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油服行业迎来新景气周期

中国石化报2022-08-01 09:52
 国内石油公司下属油服公司多以母公司能源转型路径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开发新能源业务,形成了方向明确、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高、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服务业务板块。但在“双碳”目标下,明确的业务发展规划还应尽早提上日程,能够在行业立足的独有技术和优势还需尽快挖掘。

日前,中曼石油披露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00亿元—2.30亿元,同比增长928.64%—1082.94%。同时,中曼石油订单量也大增,二季度,签订合同29个,签约金额同比上涨约491.01%。

上半年,WTI原油均价为101.68美元/桶,较2021年同期上涨39.5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均价为104.64美元/桶,较2021年同期上涨39.41美元/桶。受益于国际油价高位徘徊,带动上游勘探开发意愿增强,资本开支增长,油服业景气度也随之不断提升,获利颇丰。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博士范旭强表示,目前油服业稳中向好,尤其是增产措施、钻井和陆地钻机等服务板块受提振最大。“目前来看,国内油服公司也在不断寻求一体化发展和转型,并通过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和布局减碳降碳业务,突破‘舒适圈’,努力在发展油气传统业务的同时,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资本运营能力。”

油价和政策助推行业复苏

一直以来,油服是随着原油价格不断波动的行业。往往在油价高企时,上游企业倾向于提高企业的资本开支生产更多原油;当油价下跌时,减少企业资本开支应对行业寒冬。这也决定了油服业是一个具有较长周期的行业。

中泰证券分析师谢楠在研报中指出,2021年,虽然国际油价回升,但一方面由于疫情持续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油气公司勘探开发投入的一贯滞后性,油服市场复苏相对缓慢。进入2022年,成品油需求复苏,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全球能源价格均保持在较高位置,国内外油气开采活动逐渐活跃,油服行业景气度上升。

除油价不断攀升带来的积极影响外,为切实保障能源安全,相关部门多次强调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也给油服行业带来利好。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持续加大油气勘探与生产的资本开支。

“国内油服企业营业收入变动与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状况密切相关。在高油价下,企业探勘开发意愿增强。上游企业勘探开发投资增加,促进国内油服企业发展。”范旭强表示。

中石油在《2019—2025年国内勘探与生产加快发展规划方案》中表示,将进一步加大风险勘探投资,2019年至2025年,每年安排50亿元;中海油则在《强化国内勘探开发未来“七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5年勘探工作量和探明储量翻一番。

“油价带动上游资本开支增长,不论国企还是民企,钻井工程业务景气度上升。国家鼓励‘三桶油’增储上产加大勘探投资,有效助推油气产量提升,也将为油服行业带来更多订单,油服企业经营业绩也将得到保障。”范旭强说。

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加大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开发力度,无疑将带动相关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破圈”发展“新”业务

范旭强表示,近年来,国内油服公司积极求变、主动作为,敢于走出“舒适圈”,在传统油服业务外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海上风电、CCUS等领域为油服企业提供了战略新机遇。

国内油服企业也在通过前瞻布局氢能、锂电池、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以多元化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应对行业变革。

其中,石化油服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气液化、纯氢/掺氢管道输送以及包含加氢站在内的“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站建设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可能性。

中油工程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在数字化智能化油气田、管道和炼厂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以数字赋能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推进数据资产化和信息“孤岛”治理。

同时,民企也“不甘落后”,开拓新思路,积极应对油服转型发展。通源集团签署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CCUS0示范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安东集团于2021年上半年建立了低碳及新能源技术公司专项团队,结合其经验优势,为客户提供低碳能源及新能源解决方案。杰瑞股份也正在致力形成“油气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双主业战略。

“油服公司一方面致力于推广传统能源领域的高效能低排放技术,另一方面积极投资可持续能源技术,加速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油服公司不应回避行业转型趋势,要积极融入能源转型潮流,可以把新能源业务作为公司新的增长点,积极投资低碳和碳中和能源技术,目标是成为新能源技术的整合者,由传统油服公司逐步转向能源科技型公司。”范旭强称。

转型还需“修炼内功”

“可以看出,国内石油公司下属油服公司多以母公司能源转型路径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开发新能源业务,形成了方向明确、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高、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服务业务板块。但在‘双碳’目标下,留给油服行业探索转型方案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多。对于油服公司来说,明确的业务发展规划还应尽早提上日程,能够在行业立足的独有技术和优势还需尽快挖掘,修炼内功必不可少。”某不愿具名资深从业人员说。

“未来,油服公司应打造为科技型公司,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减排产品和技术服务,助推整个能源行业的碳减排进程。”范旭强说。

“同时,国际油服数字化发展已经辐射到中国的油服市场。数字化可以让油田适应油价大幅波动的新经济环境,帮助油田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创造新的价值。”上述资深从业人员说。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三桶油’转型进军新能源领域也并非易事,国内油服企业转型发展更不能只求速度‘先上车’,而是需要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不断进行技术、人才和资源的储备和积累,找到行业‘小而肥’的发展方向,量体裁衣填补空白。”范旭强说,“也不能仅求规模,后期还是要拼技术储备和布局路线。国内油服企业可以与大型企业捆绑,或者以多方参股的形式,形成大型企业+小型油服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实现共赢。”(中国能源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