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IEA:供需两旺,氢能产业冲劲十足

中国能源网2022-10-13 09:45

IEA预测认为,2021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装机虽仅有50万千瓦左右,但在各因素的刺激下,到2030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装机将达到2.9亿千瓦。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2年全球氢能回顾》报告称,在对抗气候变化、化石燃料价格激增、能源供应风险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氢能产业呈现高速扩张态势。2021年,全球氢能需求已经达到了94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同时,随着各国积极出台氢能支持政策,预计到今年底,全球电解水制氢装机量有望超过140万千瓦,较2021年翻两倍以上。在IEA看来,在化石燃料价格高涨的刺激下,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来源的氢气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应用场景逐步多元化

IEA在报告中指出,在全球能源供应危机的大背景下,制定出符合气候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至关重要,使用氢气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源安全水平,更能降低终端应用场景中化石燃料的使用,拓宽可再生能源制氢需求,以实现全社会能源体系的脱碳。

报告显示,随着全球经济回暖,2021年全球氢气总需求量达到9400万吨,同比增长5%,在全球终端能源中占比达到2.5%,超过了2019年9100万吨的水平。按照目前各国制定的氢能发展政策,到2030年,全球氢气需求有望维持高速上涨态势,达到1.15亿吨,在各国政府充分实现既定气候目标的情境下,2030年全球氢气需求更是有望突破1.3亿吨。

其中,氢能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宽为提振氢气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IEA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存量已经超过了5.1万辆,较2020年底的3.3万辆增长超过50%,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IEA表示,交通已经成为氢能应用扩张最为迅速的行业。除此以外,2021年,全球多家企业都宣布将使用纯氢进行炼钢。同期内,多国也开始试行氢燃料电池火车,航运业更是出现了超过100个氢及其衍生燃料的试点项目。另外,IEA统计还显示,在电力领域,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已经公布的氢燃料和氨燃料发电计划产能达到了350万千瓦。

电解水制氢装机增长潜力大

高速上涨的下游需求明显提振了氢气供应市场,但IEA也指出,2021年绝大部分氢气都生产自没有配备碳捕捉及封存装置的化石燃料,仅有不到100万吨氢气来自于低碳排放源,应用高碳来源的氢气实质上对气候行动并无帮助。与此同时,IEA进一步指出,由于目前全球范围内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价格维持高位,在部分风光资源丰富的区域,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已基本能够和化石燃料制氢成本持平。

为实现既定的气候目标,低碳来源的氢气产能扩张已十分迫切。据了解,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2021年密集出台了氢能发展相关规划,以推动低碳来源氢气产业的发展。以欧盟为例,欧盟委员会在今年3月推出的能源计划中提出,为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到2030年将至少进口1000万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氢气。

IEA预测认为,2021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装机虽仅有50万千瓦左右,但在各因素的刺激下,到2030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装机将达到2.9亿千瓦。同时,到2030年,全球制氢电解槽年产能预计将超过6000万千瓦,较目前翻7倍左右。

不仅如此,IEA进一步指出,氢能相关技术正突飞猛进,这也将不断刺激低碳氢气产能的扩张。随着电解水制氢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有望降低70%以上。IEA预测认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得的氢气有望满足全球至少1/4的氢气需求,如果目前各国规划的所有低碳来源制氢项目都能够实现,到2030年,全球每年低碳氢气的生产规模可达到1600万吨至2400万吨,其中甚至将会有超过一半的项目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在建设一个可负担得起、安全且清洁的能源系统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氢气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在报告中指出,“一连串低碳产氢项目的公布意味着新一轮能源经济的扩张。不过,氢能产业还需要在技术水平、行业监管和下游需求等方面有所加强。”

IEA提醒称,虽然全球各国计划的氢电解槽项目产能规模巨大,但部分项目仍在早期阶段,实际上仅有约950万千瓦电解水制氢产能获得了最终投资决定,这也意味着,氢能产业实际上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若要刺激投资额增长,积极稳定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

IEA指出,氢能开发的早期项目面临着下游需求较弱、监管缺失、基础设施欠缺等多重风险,各国政府应为这些项目提供相应支持,例如提供基金、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虽然业界对氢能行业的投资大幅增加,钢铁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氢能试点应用项目数量激增,但这些都只在整个氢能领域中占据小部分,要实现在重工业和长距离运输中氢能的应用,各国还应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更加深入地推动氢能应用。

为扩大低碳氢气的生产规模,IEA建议,各国政府应通过拍卖、配额等方式创造公共需求,加强氢传输管道、氢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套氢、氨产业全面发展。另外,各国还应加强标准、认证以及监管方面的合作,建立国际性的氢能交易市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