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智能化为化工安全管理护航

中国化工报2020-06-17 08:35
   6月11~12日,第二届西北地区化工企业自动化与安全仪表系统改造技术论坛在陕西咸阳举行。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化工自动化与安全仪表系统改造、化工企业安全设施管理、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安全管理等,探讨交流新技术、新方案。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到,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提升化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利器。
 
  “安全眼”助力风险管控
 
  原国家安监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深圳监督处处长、深圳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培训师高宝良认为,目前大多企业的系统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比较薄弱,配置标准高的管控更显不足。可借助“安全眼”互联网技术,使风险管控得到全面落实,优化安全事故管理和风险管控效果。
 
  据介绍,“安全眼”是赛为公司应用互联网与现代通讯技术,历时5年研发的一个安全生产互联网管理平台,曾获国家重特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适用于具备一定安全管理基础的企业,可精准解决传统生产安全管理难题。“安全眼”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建立基于作业全过程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双体系,重点解决安全管理制度在现场的落实以及安全作业行为的培养与巩固,推动生产现场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跟踪整治,有效化解生产一线基至安全专职人员安全管理专业技能不足问题,持续提升生产管理人员参与现场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企业科学化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将企业组织机构与风险管控等基础数据植入系统,现场管理人员用移动平板APP对照标准进行符合性检查,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全程跟踪问题整改过程,后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提出预警。”高宝良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已在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团等近30家大型企业成功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水平显著提升。比如在中化山东肥业、吉林长山化工等公司应用后,事故发生频次大幅下降,现场检查符合率逐月上升,效果十分明显。
 
  智能控制实现主动防御
 
  工业控制系统包括DCS、PLC、SIS、SCADA、NC、工业网络设备及其相关软件信息等系统。工控系统的重要性、脆弱的安全状况以及日益严重的攻击威胁,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并在政策、标准、技术等方面展开积极应对。我国正加紧研究工控系统安全防护产品和协同补漏平台等。
 
  浙江大学教授、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海表示,工业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装备及能源、化工等领域的神经中枢和安全屏障,具有监测、控制、优化整个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等功能。随着工业4.0、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等技术发展,目前已进入了以广域协同、自主智能、内生安全为特征的V4.0智能控制第四阶段。广域协同是由分层递阶自动化系统体系构架升级为广域分布协同自动化系统体系构架;自主智能、内生安全则采用纵深防御、智能主动防御技术,保障系统安全可控,提升自我免疫力。
 
  “工控系统安全不是工控系统与信息安全的简单叠加,需要与内生安全主动防御技术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王文海说,优稳公司开发的UW500/500a/500n、500s、500x等系列新一代智能安全自主控制设备和软件平台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适应性、大规模化等特征,系统I/O规模达12万点,数据规模局域30万点,多域5000万点。截至目前,这些系统已在石油和化工企业累计应用3600套。
 
  智能方案服务全生命周期
 
  化工企业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涉及项目开发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作为国内SIS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键控制部专家秦建恒介绍,该公司开发的SLM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基于国家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进行重点监管和治理的要求,研发的SIS安全仪表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该平台充分结合政府、园区、企业对SIS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对不同阶段进行风险分析、功能实现、系统维护、运行保障动态管理,革新了传统管理思路。SLM平台内嵌HAZOP分析、SIL定级、SIL等级验算、TCS-900内置超强诊断功能等专用工具,采用业内最先进、最专业的算法技术,最大限度保障用户需求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秦建恒透露,2019年中国SIS市场规模达22亿元,其中国产化率30%左右。该公司作为领先的SIS供应商和集成商,累计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制药等企业应用自主品牌产品3000套以上。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安全产品经理边文艺也认为,安全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但风险可以管理和降低,整体安全解决方案可实现项目从设计到实施、运行各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