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借碳市场之力,下活减碳这盘棋

中国化工报2022-12-07 15:33

“石油化工企业参与碳市场,既要在参与交易的过程中实现减碳,更要在减碳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借助碳市场的庞大力量,下活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棋局。”在近日举行的零碳经济“易”测未来——2022石油化工行业低碳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这样说。

是制度也是减排工具 碳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广州期货交易所商品事业部总监助理陈宣辰介绍,碳市场体系是多层次的,一般可划分为碳排放权市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地方普惠制市场以及依托各种金融形式的碳金融市场。事实上,在碳市场机制下,虽然碳排放权有买有卖,但碳排放总量仍在可控制范围内。

“要完善碳排放的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这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非常重要的两个基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表示。

“从我国碳交易试点的运行情况来看,碳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市场型政策减排工具,既能控制碳排放量,又能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同时,不同的配额方法和市场供给也会给碳价带来不同的影响。”北京中创碳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碳金融专家张斌亮指出,“双碳”目标给碳市场建设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碳市场也在“双碳”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的碳市场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建设历程,2011年主管部门发布要建立碳交易试点的通知后,陆续有北京、上海、广东、深圳、重庆、湖北等地申报并建立起碳交易试点。目前,已有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石油化工企业参与到当地的碳交易中,约30家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备电厂参与到全国碳市场中。

对于碳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张斌亮表示,未来的碳配额会越来越少。与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相比,第二个履约周期最大的变化是碳配额总量减少了10%左右,分配方案也更加严格。他预测,未来我国将取消免费配额制度,并逐步引入有偿分配和拍卖机制,全国碳市场的规模将达到70亿~80亿吨甚至更大。

麦肯锡公司资深专家陈持平认为,未来全国碳市场将与绿电市场、绿证市场等多种市场机制融合发展,相关标准将逐渐细化,市场机制将越来越规范。

是挑战也是机遇 石化行业将被纳入碳市场

“碳市场的建设是完善市场化机制的重要环节,石油化工行业将来也要被纳入到全国碳市场,这个时间很有可能是在‘十四五’末期。”李永亮表示。

石化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认为,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未来参与碳市场是不可避免、也不能避免的挑战。

“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来说,参与碳市场,是挑战也是机遇。”张斌亮指出,石油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4%左右,如果仅依靠能源替代、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优化生产工艺路线等方式来减少碳排放,成本非常高,按目前发展情况核算,减排成本将达到300元/吨及以上。而石油化工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有十几亿吨,整个行业的减排成本十分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靠国家补贴或企业自筹很难实现减碳目标。所以,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来说,碳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和投融资渠道,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好碳市场,在多个方面为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争取更加有利的、低成本的投融资。

碳衡科技CEO兼联合创始人黄彦翔认为,碳市场给石油化工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主要有3方面。首先,碳市场作为最有效的市场型政策减排工具,极大地鼓舞了有关企业减排降碳的意愿,通过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的运营中,可以提高其绿色转型的能力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其次,碳市场的本质是金融市场,诸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相关产业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石油化工企业要及时抓住投融资的时机。再次,有效的碳市场机制能促进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事实上,每项技术从研发到进入市场都是遵循市场定价原则的。比如,目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成本在300~700元/吨,预计到2060年,成本会降至100~400元/吨,技术成本和碳价成本会达到盈亏平衡点。

要自查也要统筹规划 应对碳市场要积极

“积极应对碳市场,要先摸清自身‘碳家底’。应充分利用碳交易机制拓展投融资新渠道,研发不同生产情境下的绿色减排技术和负碳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石油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张斌亮如是说。

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合伙人洪晟表示,要应对碳市场,石油化工企业首先要弄清楚、搞明白6个问题。一要深刻理解我国的碳市场机制与战略,理清有哪些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或法律,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是什么。二要确定企业的碳资产需求,包括企业自身的减排能力如何,企业的减排目标是多少,还需要多少碳排放权等。三要确定企业的碳排资产供给能力,是否需要通过寻求业务合作来获取碳排放权。四要考虑企业是否有可能积极地参与碳市场,进而为企业发展创造新机遇,也为实现减碳目标争取有效的补偿。五要确定企业是否要建立新业务路线。六要考虑企业是否要部署资金来获取碳排放权生成能力或收购该领域相关公司等。

科思创亚太区能源和基础化学品采购经理潘汀表示,希望在石油化工企业进入碳市场前,能有相关的政策出台,以指引企业做好准备。他还指出,石油化工企业要充分利用好产业链的延伸去做一些绿氢、绿氨等绿电衍生产品,这同样有助于实现减碳目标。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