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电解液扩产潮来袭,谁能脱颖而出?

中国化工报2022-12-12 09:32

作为锂电池“血液”的电解液,其需求随着动力电池的火爆而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电解液厂商掀起扩产潮,头部企业继续加码电解液及其原材料产能,同时其他领域的公司也纷纷跨界入局。那么,最终谁能在扩产大潮中脱颖而出呢?

扩产步伐加快

今年以来,电解液龙头企业新宙邦、天赐新材、胜华新材的扩产步伐加快,均有不同规模的规划项目。

11月9日,胜华新材发布公告称,拟与榆林化学榆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合资设立胜华新能源科技(乐山)有限公司,投资65亿元建设60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项目。此外,胜华新材已规划电解液产能50万吨/年,其中东营30万吨/年项目预计2022年12月建成,武汉20万吨/年电解液项目预计2023年10月建成。

而天赐材料在上半年就已加快布局。仅5~7月,天赐材料就发布三项电解液项目公告,分别是拟通过孙公司福鼎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自筹资金投资13.32亿元建设30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改扩建等项目;拟在广东江门投资12亿元建设20万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全资子公司江苏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20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改扩建项目。

另一龙头企业新宙邦在5月21日也宣布其控股子公司荆门新宙邦投资3.5亿元建设2万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

在龙头企业积极布局电解液项目的同时,永太科技、法恩莱特等相关企业也加入其中。今年以来,永太科技分别发布公告,拟投资4亿元建设15万吨/年电解液项目;其子公司永太高新拟以9.5亿元投资建设20万吨/年电解液及相关材料项目。

不仅如此,国外企业也加快了在中国布局电解液项目的步伐。9月1日,总投资9.6亿元的亿恩科江苏张家港电解液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形成14万吨/年的电解液产能。亿恩科还与山东天润新能源在5月20日签约共同新建10万吨/年电解液项目。

与此同时,电解液核心原料项目布局也在加快。据记者粗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已公布48个电解液及原材料投资扩产项目,其中37个项目公布了具体投资金额,总投资额近千亿元,相比去年全年的483亿元增长1倍多。

需求前景看好

“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增长、新兴消费领域快速扩张以及“十四五”期间储能产业大暴发,锂电池需求将带动电解液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业内人士认为。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调研显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220GWh,较上年增长175%。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到600万辆,将带动动力电池出货超450GWh;至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2030年有望达到3000GWh。

另据研究机构EVTank预测,2030年之前,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6%。

锂电池产业发展进入快速扩张期,电解液行业也必将迎来高速发展。据EVTank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61.2万吨,较上年增长83.2%,其中中国企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50.7万吨,增长88.5%,占全球电解液出货量的82.8%。同时,EVTank预计,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需求量将达到216.3万吨。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受全球新能源汽车终端产销量及储能市场带动,2025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将达180万吨。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指出,随着中国龙头电解液生产企业持续不断扩产,未来中国企业电解液的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一体化布局显优势

电解液扩产潮来袭,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产业一体化布局中,具备技术优势以及产能优势的企业将拓宽自己的‘护城河’。”这是多位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

今年以来,电解液关键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市场出现“过山车”式的涨跌行情,让电解液企业意识到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

据了解,今年3月,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20年7月底的不足7万元(吨价,下同)一度冲高到60万元,5月中旬价格跌破30万元,之后均价约25万元,后又有所企稳。截至12月6日,国内六氟磷酸锂价格在25.9万元。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曾提醒电解液行业要警惕其原材料供应问题。

针对可能出现的原料短缺问题,一批电解液企业开始逐步布局上游领域。国金证券新能源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陈传红分析说,从营收和盈利看,无论电解液企业是否自供原料六氟磷酸锂,均会受益电解液上行周期,产品毛利在周期上行时也随之上升。但自供六氟磷酸锂企业盈利弹性会更大。

“电解液行业呈现垂直一体化趋势。未来,谁的工艺领先,谁的成本低,谁就会在洗牌中活得更滋润。通过工艺领先,构筑成本‘护城河’,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很好方式。”陈传红表示,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同时持续保持研发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竞争力更强。因此,龙头电解液份额也会加速集中。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头部企业相对来说与电池厂客户的黏性更高,短期产品增量仍将集中于头部企业。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具备技术优势以及产能优势的企业也将拓宽自己的“护城河”,行业格局会进一步优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