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锂离子电池受限于上游锂矿资源紧缺、价格高企,不少产业链上的企业把目光瞄向了钠离子电池领域,相关资本蜂拥而至,钠离子电池进入产业化提速期。有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
钠电池项目布局加快
目前我国已有大批企业入局钠离子电池领域,例如宁德时代、中科海钠、华阳股份、七彩化学、美联新材、振华新材、多氟多、杉杉股份、维远股份等。事实上,早在去年钠离子电池便有火热迹象,今年下半年则更为明显。
“锂价太高使得钠离子电池相较锂离子电池具备较高的盈利可能性,这是钠离子电池行业火热的主要原因。”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认为。
据悉,锂价自去年以来持续上涨,随着今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锂矿龙头PilbaraMinerals新一轮锂精矿拍卖竞价达7804美元(吨价,下同),我国锂价也迎来历史高点。同日,我国电池级碳酸锂混合均价为60.4万元,工业级碳酸锂混合均价为58.7万元。
对此,万创投行董事总经理韩俊英表示,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电池行业中发展较成熟的品类,但由于锂资源供应不足导致锂价持续高涨,相关企业纷纷转向安全性能更好、性价比更高的钠离子电池产业。
韩俊英进一步解释说:“目前我国约71%的锂资源依赖进口,相比之下,钠离子电池不存在上游资源受限的问题。同时受今年美国能源法案出台、澳矿产量不及预期、境外锂矿资源不可控等因素影响,无论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还是企业自身发展角度看,钠离子电池都是企业寻找新发展路径的最优选择。”
墨柯认为,企业积极入局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另一原因是目前钠离子电池已经具备规模化供应的可行性。
“随着钠离子电池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其技术不断实现突破,综合性能得到提升。同时,传统锂电池厂商在产线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由于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原理相同,二者在生产设备以及工艺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锂离子电池产线进行基本调试后就可切换成钠离子电池产线。”韩俊英补充说。
产业化前景逐渐清晰
“实现产业化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产品性能、强大持续的供应能力以及良好的经济性这三大条件。目前钠离子电池行业尚处于产业链建设的第一步,还需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韩俊英说。
据悉,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不同于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包括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化合物、聚阴离子化合物三种技术路线,性能和成本各有优劣。东方财富此前发布的研报显示,从量产进度看,以中科海钠、维科技术和传艺科技等为代表的层状氧化物路线钠离子电池量产计划相对更为明确和领先。
今年9月,中科海钠与华阳集团联手打造的全球首条量产1GWh钠离子电池产线在山西阳泉正式投运。11月29日,中科海钠(阜阳)全球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产品下线。
“钠离子电池量产前景逐渐清晰,从目前迹象来看,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介入,钠离子电池会加速实现产业化。但其产业化程度仍处于‘由0到1’的发展阶段。从技术层面看,目前该行业还存在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场景应用进行验证。”墨柯表示。
“当前钠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是技术路线的突破。尽管由于锂盐价格高企,层状氧化物路径成为主流厂商更稳妥的选择,但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技术路线格局仍未确定。”韩俊英指出。
据东方财富研报显示,宁德时代、中科海钠、维科技术、传艺科技等主流钠离子电池厂商在研究层状氧化物路线的同时,还积极布局和跟进聚阴离子路线或普鲁士蓝(白)路线。星空钠电、鹏辉能源等部分企业主攻普鲁士蓝(白)或聚阴离子路线。美联新材、七彩化学和百合花等传统化工厂商利用其在普鲁士蓝(白)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在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实现老产品的新应用。
韩俊英认为,未来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格局或是多种路线并存,不同技术路线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对电池的性能和成本要求。
急需扩规模提升性价比
“2023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对钠离子电池前景的预判。据东吴证券预计,2023年钠离子电池有望实现小批量出货,2024年实现大批量量产,规模将达到30GWh。
韩俊英也认同这个说法。她表示,钠离子电池生产技术已取得一定进步,产品性能也相对稳定,由此看来,钠离子电池已实现了产业化的第一步。另外,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的旺盛需求也会助推明年成为钠电产业化元年。
“从产品产出角度来看,明年大概率是钠电产业化元年。但从大规模应用角度来看,或许钠电产业化元年未来几年内还无法到来。”墨柯认为,钠电产业化首先需要产品产出,产品得到市场验证与认可后,才能扩大规模并提升性价比。完成这三个阶段之后的钠离子电池也才有资格与锂离子电池进行综合比价。因此,钠电行业未来前景可期,但道阻且长。
其实,市场对于钠离子电池争议最大的便是其性价比。韩俊英解释说:“目前,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钠离子电池成本较高。公开信息显示,钠离子电池电芯成本在0.7~1元/Wh之间,远高于理论成本0.3~0.4元/Wh。由于当前钠电行业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存在产业链不完善、上游核心材料性能仍需提升、中游钠离子电池的材料体系尚未确定以及生产工艺不成熟等问题。综合来看,钠离子电池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在性价比上确实还有一定提升空间。相信在其实现产业规模化后,成本会大幅降低。”
据广发证券殷中枢团队预计,2025年国内钠离子电池潜在应用场景需求量为123GWh,以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计量,对应537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
当前市场的共识是:钠离子电池在能源消耗较大的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中科海钠表示,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有望在低速电动车、电动船、家庭储能、电网储能等领域获得应用。韩俊英也认为,未来2~3年,钠离子电池将凭借低成本、资源充裕等优势渗透到商业储能、低速两轮车等储能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