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业界呼吁推进高纯化学品自主创新

中化新网2023-08-01 15:52

7月31日,第一届高纯化学品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连日的暴雨和防汛红色(一级)预警并没有阻挡200多位与会代表的交流热情。在他们看来,高纯化学品产业安全是一场同样紧迫的“汛情”。“我们目标是实现高纯化学品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卓越发展,实现我国化工产业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的跨越。”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说。

“高层化学品是把现有的化工产品的纯度进一步提高,实现产品高端化,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化工产品提高纯度后,聚合出高端材料,为国家高端材料发展提供高纯度、高质量单体,进一步提纯到电子级化学品,满足国家在芯片领域急需的电子材料要求,同时随着质量提高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也会为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和利润上升的空间。”中国化工学会高纯化学品工艺与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李群生介绍了高纯化学品的高价值和用途。

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任钟旗表示,高纯化学品作为化工行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发展领域之一,不仅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高端基础化学原料,更是产业界和学术界争相抢占的制高点。

“然而,我国在高纯化学品领域当前面临若干“卡脖子”问题,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研究不足、工艺流程不够优化、关键技术装备存在短板等。”任钟旗指出,要实现突破和创新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前沿科技和市场需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与会代表认为,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保障自主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是解决我国电子化学品产业自主创新的现实之策。

“实际上,我国并非全无技术储备。”李群生表示,我国科研界在高纯化学品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一系列有良好产业化应用前景的优秀成果。据介绍,李群生团队在工业产品的分离与提纯方面开发了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完成纵向、横向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0余篇);完成省部级成果9项,其中6项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3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打破进口垄断甚至实现出口。研究成果在全国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实现2000多项成功应用,仅近3年即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0余亿元,实现碳减排50多万吨、化学物料回收和减排13万余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维,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工处处长李岩,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士勇等作了主旨演讲。

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高纯化学品工艺与装备专委会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高端专用化学品专委会等单位协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化工新材料仍是行业最大短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进入精细化、材料化发展新阶段。在石油和化工领域,化工新材料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技术进步最明显、企业投资动能最活跃、发展潜力最大,但仍是我国化学工业的最大短板,有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瓶颈。”7月31日在京召开的第一届高纯化学品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作上述表示。

“2022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量约为332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160亿元,消费量4136万吨,自给率80.3%。”赵俊贵说,然而,我国生产了世界44%的化学品,却只生产了世界35%的化工新材料,产值全球占比不到30%,特种纤维、电子化学品占比不足10%,特种单体仍存在较大短板,与化学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仍有130多种急需化工新材料品种国内不能生产,制约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主要化工新材料领域,存在产业链不完整、品种不齐全、批次不稳定、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突出短板。此外,化工新材料仍是化学工业贸易逆差最大的板块,2022年进口额高达3000亿元,占进口化工产品总额的22%。

他同时指出,在产业结构上,发达国家化工新材料占化工总产值比例在20%以上,我国只有13.6%。在技术水平方面,原创技术少、共性技术缺乏支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单体如如电子化学品等仍然“卡脖子”。创新主体方面,企业主体小而分散,国际化经营水平低,创新经验缺少积累,急功近利式创新和被动式同时并存。

赵俊贵提出5条建议,一是立足石化强国建设,实施“补强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做优做强基础学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先进基础产业体系,大力提升高端化供给。二是立足建立现代石化产业体系,实施“补短板工程”,培育一批新材料企业集团和各专业领域领头羊企业。三是立足国家安全和大国配套需要,对关系国防安全、产业安全、人民生活安全的关键产品,实施“突破工程”,调动各方资源,集中攻关突破。四是立足建设中国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实施“卓越工程”,推动建设世界一流产业链、一流产业体系和一流产业园区。五是立足大国责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实施“引领工程”,超前布局一批未来制高点研究项目。

“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也许是建设石化强国长征路上的最后一座‘夹金山’,翻过这座山,我们就会欣赏到世界化学工业最美的风景。”赵俊贵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