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欧盟可能考虑免除80%的进口商的碳边境税?

碳中和专委会2025-02-10 13:42

欧盟气候政策负责人2月6日表示,欧盟委员会可能考虑免除其即将实施的碳边境税(CBAM)涵盖的 80%的公司。

欧盟委员会分析发现,CBAM涵盖的排放中,近97%是由该计划涵盖的 20%的公司产生的。

欧盟气候专员 Wopke Hoekstra 表示,他希望将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的征税对象限制在最大的进口商,并使大多数企业免于承担合规成本和费用,以此作为欧盟削减繁琐监管和提高生产力的努力的一部分,并且给予小型企业豁免不会损害联盟的气候目标。

该措施将免除受影响的20万家企业中的最多18万家,欧洲公司在 CBAM的试运行期间抱怨了复杂的和昂贵的表格填写过程,该机制旨在保护欧盟的重工业。

CBAM将从 2026 年1月1日开始对进口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六类产品中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征收费用。

对中国有何影响?

欧盟对其 80% 小规模企业免除碳关税的提案,为中国部分对欧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缓冲与机遇,尤其是那些出口批量不大、碳排放强度低或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中小厂商。

1. 对“小批量”“中小型”对欧出口企业有利

CBAM 的基本要求是欧盟进口商申报并缴纳进口产品的碳排放费用。然而,如果欧盟进口商因规模较小而被豁免,那么他们就不再需要向中国供应商索要碳排放数据、提交繁琐的报告。

对应地,中国出口商(尤其是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也无需再为少量的对欧出口承担复杂的合规程序和文书成本。

在过去的 CBAM 试运行阶段,即便出口量不大、排放总量很小,也被纳入统一的碳关税申报范围。对于只向欧盟出口“一点点”产品(如小批量配件、低排放度商品)的中国企业,行政负担与相应成本不成正比。

在“豁免小进口商”新政下,此类出口可直接减少或避免碳费用及合规审计的拖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些小规模出口商的对欧贸易便利性和利润空间。

2.“大批量”“高排放”出口企业仍有压力

欧盟强调,免除的是占比约80%的“小进口商”,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合计贡献的排放不足整体的3%~5%。但对于占排放主力的20%大进口商,依然会实施严格的CBAM征收。

这意味着出口规模较大、碳排放量较高的中资企业仍需提供详细的排放数据,并承担相应的碳关税成本。对于钢铁、铝、化肥、水泥等高排放产业而言,欧盟市场的合规压力不会因此而实质性放松。

虽然欧盟此举暂时为一些体量较小的进口商减负,但并不代表EU ETS(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和CBAM的整体方向出现根本性转变。欧盟仍在推进工业“去碳化”,并计划将免费配额逐步取消至2034年。

大排放者在供货给欧盟时,依然需要强化自身碳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和供应链,以有效应对未来更严格的全球碳政策。

碳税成本叠加EU ETS(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免费配额逐步取消,会促使这些行业积极加速低碳转型,升级生产工艺和能源结构。

部分出口商为降低对高排放环节的依赖,或选择在更靠近终端市场(如欧洲本土)进行部分产能布局,以便享受本地碳市场或政策扶持,减少跨境排放核算复杂度。

同时,也可能催生更多跨境合作,如在材料初加工或半成品环节采用清洁能源,以削减碳强度再出口,从而减轻CBAM带来的税费压力。

3. “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

虽然欧盟选择对低排放主体“放小”,但其核心减排思路不会松动。未来五到十年内,CBAM可能扩大覆盖行业或延伸至更多下游产品。

中国出口商若仅满足于“豁免红利”,可能在后续政策演进时再次面临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加强碳排放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监管。欧盟此举更像是优化监管效率,而非放松对碳排放的要求。

中国企业如果能够提前布局低碳技术,如采用清洁能源、数字化监测排放、改善能耗效率等,将在与欧美日等市场的合作中展现更高附加值,形成差异化优势。

从长期看,“抓大放小”只是欧盟优化CBAM监管的一环,全球碳定价与贸易壁垒的演变趋势仍在继续。

中国企业若要真正提升在国际低碳时代的竞争力,必须趁着当前的“豁免窗口”加快推进技术升级与全供应链减排,并借助国内外碳市场的联动,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的转变。唯有如此,才能在下一阶段更严格、更广泛的碳监管格局中保持可持续的市场优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