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十三五”以来我国连续出台氢能产业政策

中国石油报2021-03-22 15:20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能源行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绿色转型可以从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结构入手,加快发展地热、氢能等新能源,有序开展绿色清洁能源替代。同时,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也需要加快氢能生态系统的建立。我国氢能发展现状如何?石油石化企业是否可以商业化发展氢能,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十三五”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了氢能相关产业政策。例如《“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指出,推动车载储氢系统以及氢制备;2019年,“推动加氢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首次将氢能作为能源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同年9月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等。

从行业标准来看,“现有政策和行业标准的覆盖度尚不能满足氢能发展需要。”行业内专家表示,当前相关氢能的行业标准主要围绕加氢站建设、氢气运输等领域。国家尚未明确氢能发展的主管部门,作为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国家级规划和路线图尚未制定,现有的法规标准不能适应氢能产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此外,现行政策对于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关注度不均衡,不能支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制约氢能发展的技术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技术链目前已经打通,关键是成本和可靠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业内专家表示,我国在诸多环节产品的技术经济性和可靠性上还有很大差距,工业化的核心技术和材料并未完全掌握,关键核心材料、零部件仍需大量进口。应在关键装备制造和关键材料开发制备上下大力气,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

有专家认为,目前商业化的制氢主体技术主要是副产氢提纯、化石能源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从成本测算上,副产氢成本最低,电解水制氢成本最高,电解水制氢技术本身不排放碳,如果完全使用绿电,电解水制氢可以更加清洁。对于氢源是水的技术来说,水资源是考虑的重点,而我国水资源往往与可再生电产地错配,更需要统筹考虑水资源和电力输送的问题。

从产业链整体来看,低成本制氢技术、大规模储运氢技术、氢气的低成本高效利用技术是未来要重点研究的方向。在政策支持方面,要制定应用规模和成本指标,促进不同技术路线市场化竞争,优胜劣汰,尽早实现突破。

  对于石油石化企业而言,企业体量大,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早期进入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市场需注意防范资源错配和浪费。石油石化企业可以发挥社会主体的创新力,重点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储备,对各产业环节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投资潜力市场主体,发挥相关企业的创造力,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聚焦自身优势,在低成本制氢和大规模储运氢环节,积极参与商业创新,这是未来可以考虑的重要发展方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