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节后开工 订单和原材料价格都有点“虎”

中国新闻网2022-02-14 08:20

本周,国内的制造业工厂陆续迎来虎年的开工吉日,也在短暂的休整后重新铆足劲,应对“开门红”后的现实挑战与机遇。

对徐州海兰特桑拿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颜廷而言,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实在有点“虎”。

“面粉要贵过面包了!我们用的木材价格保持高位,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20%~150%。”李颜廷告诉第一财经,在他们这个细分行业,春节开工后的原材料往往不会大涨,因为春天来了,木材砍伐量将提高。但去年春节前后每立方米两千多元,今年已经上涨到了四五千元。

他解释说,由于桑拿房行业在冬天是旺季,而加拿大最近又遭受了冬天大雪封山,因此木材相当短缺,原材料的供需不平让价格飙升。在2021年,由于国际物流供应紧张出货受阻,资金压力也增加,企业需要长期储备木材无疑让资金压力进一步升级。

和相对小众的桑拿房木材相比,用途更加广泛的油价和铜价等也还在高位震荡,给制造业接下来的生产带来不确定性。

好在,多数企业手中的订单稳定上涨,不缺“虎劲”。随着全球各行各业在疫情防控领域的经验不断积累,市场也在逐渐复苏,回归常态。

原材料价格继续“虎”

“什么都没开始干,原料已经涨了一波了。”在去年节后开工遭遇了原材料价格大涨的浙江华佳控股集团总经理蔡少华,今年面对涨势淡定了一些。

2月8日工厂开工,他告诉第一财经,面对不那么稳定的行情,他们吸取了去年的经验,在过年前多储备了一些原材料,“也不敢储备太多,增加了15%~20%”。他预计,等到更多上下游的工厂正式开工后,原材料价格应该会回落一些。

作为燃气采暖热水炉制造企业,他们产品的主要原料就是铜棒。数据显示,国际铜价在春节假期内先抑后扬,高位震荡。2月4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OMEX)的铜期货上涨,收盘价格同比去年涨幅达23.21%,延续了过去一年来的强势。

节后首日(2月7日)沪铜高开低走,沪主力2203高开于71000元/吨,早盘冲高至71180元后逐渐开始回落,最终收盘70430元,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140元/吨。与此同时,国内现货铜价格也呈现上涨态势。

虽然长期看涨,但原材料价格一开年的涨势那么“虎”,还是让蔡少华有些吃惊,毕竟“原本就已经是高位了”。2月9日,铜价有所回调。业内预计,铜价接下来将维持震荡态势。

除了铜,铝价涨势也很是凶猛。2月9日,上海现货铝价达22890元/吨,上涨400元/吨,前三日均价22140元,前五日均价21890元。

另据贵金属服务提供商贺利氏贵金属预测,2022年,贵金属价格波动率依然较大,而在持续的高通胀风险下,黄金价格有望创下历史新高。白银的价格和工业需求也将强劲上涨。

虽然节后开工后,原油价格连续两日收跌,但短期仍将保持强势,基本面看涨。春节假期,国际原油价格已涨至近7年新高,连续第7周上涨。作为石油的下游,纺织行业的原材料价格也呈现涨势。

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孟卓对第一财经表示,纺织原材料整体继续上涨,涨幅在2%~3%,其中化纤价格涨得更多一些。但“开门红”是常态,涨幅从历年来看不算大。

在李颜廷看来,随着天气回暖,预计木材原料价格将在今年四五月份回落到三四千元。一般来说,他们会储备两三个月用的木材,但为了尽量减少对订单的影响,如果原料库存耗尽,价格高也会继续采购。

“正常”的订单多了

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对应,企业手中的订单也有“虎劲”。

全球疫情下,大量中国制造企业的外贸订单激增,今年春节也延续去年订单向好的趋势。

“今年我们手上的订单不差,全球经济复苏的感觉比去年明显。”孟卓解释说,这种复苏并不一定是今年的订单总体规模上好于去年,而是“正常”的订单增多了。

2021年,外贸订单纷纷涌向中国,原本在东南亚和印度等地的制造业订单也因当地的疫情而回流国内,在原材料涨价、国际海运费疯涨、“一箱难求”等压力下,不少企业是订单忙却没有利润。

而更多的“正常”订单是指,经历了去年的一系列价格调整后,今年企业将会重新收获有利润的状态。原本那些因疫情异常回流、并没有多高附加值的订单,也将重新按照原本产业转移的趋势恢复正常,从而让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回到正轨。

“今年通过各环节对应涨价,那些企业能够按照正常价格出的订单开始多起来,有了更强的复苏感觉。”孟卓认为,随着各地对疫情防控有了更多的经验和信心,全世界也在陆续开放,国际产业链的合作和全球经济都将加快复苏。

在我国对外贸易再创新高的大背景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成为一大亮点。2021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0.4%,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长3倍。

在1月27日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2021年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和出口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增速为11年以来最高。主要原因在于重点机电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

不过,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1月2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在去年6.05万亿美元规模、30%高速增长的基数之上,今年外贸形势十分严峻,稳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

从需求角度看,全球外需增长面临两大不确定因素。一是疫情反复延缓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巨大的压力。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由2021年的5.5%放缓至今年的4%。世贸组织预计全球货物贸易量的增速将由2021年的10.8%放缓至4.7%。二是复苏不均衡导致全球系统性风险在上升。受“疫苗鸿沟”、政策差距等影响,低收入国家和发达经济体复苏差距不断扩大,货币贬值、通胀高企。部分国家刺激政策过快退出,可能会引发需求萎缩、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到我相关行业的出口。

从供给角度来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两大不稳定因素。一是国际供应链加速重构,发达经济体片面追求产业回归,正在分化市场,降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全球供应链紊乱和瓶颈效应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像原材料价格过高、运力结构性失衡、芯片等重要零部件短缺,这些问题持续存在。中国的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综合成本明显上升,经营风险和压力处于高位。所以,这些企业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

李兴乾表示,中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2年也被确定为“外贸巩固提升年”,将着重提高中国外贸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越来越多企业拿到了原产地证书。

孟卓所在的公司也在今年1月20日拿到了第一张证书。他表示,2022年服装类的关税将能减少0.8%~1%,虽然降幅可能赶不上人民币汇率、国际运费和原材料的波动幅度,但长远意义重大,将让中国可以平等地和东南亚等地区竞争,并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合作,让中国在国际产业链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除了RCEP,中国已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并签署与新西兰的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与韩国、新加坡升级谈判也取得积极进展。(第一财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