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科技装备部主任胡迁林谈到,当前全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总体是大而不强,具体表现为一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2019年石化联合会重点监测的24个主要石化产品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3.9%,当年贸易逆差2683.2亿美元。此外,聚乙烯、聚碳、POM等部分高端产品自给率不高,POM只有45.8%.二是企业、行业效益不佳,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上出现数量级差距。三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排放高、环保压力大,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均在工业行业排名前列。四是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他强调,科技创新是实现行业高端发展的核心动力。石化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实现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转型,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要大力发展高性能、高端产品制备技术,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如要攻克特种茂金属聚烯烃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一批补短板技术。要突破新型催化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支撑行业高端绿色发展。还要推广一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并要攻克一批颠覆性、制高点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等。此外,全行业、尤其是企业要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副秘书长王健夫谈到,最近5年,国内能源结构出现明显调整,但我国能源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十分明显。未来资源环境约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破解的首要问题。提高能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抓手。
王健夫强调,“十三五”末及“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节能工作面临如下挑战,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稳增长、控能耗、提能效统筹协调难度加大。如经济增长冲动仍然存在,以投资稳增长的现象仍显突出;高耗能产品发展屡次突破预期;高能耗项目库蓄势待发,新增能耗5亿吨标煤;管理体制机制也需磨合、适应;企业节能意愿和积极性下降;财政补贴手段削弱;节能潜力空间收窄,难度提高;政策之间协调难度加大等。但党中央对节能提效的重视程度以及节能工作的目标约束都未曾改变,这给未来节能工作带来了机遇。因此,企业应树立全新节能思维,实现系统、智慧、协同节能,要加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并将节能与循环经济、环保、低碳,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能效,实现绿色发展。
论坛上,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副书记白颐作了《“十四五”化工产业升级展望与路径》的报告。
塞拉尼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商务总监赵晖、塞拉尼斯南京基地化学品生产总监李洪伟分享了塞拉尼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长春融成智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勾阳作了《数字化灌装车间重塑生产力》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