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磷化工上市公司交出了靓丽的一季报,4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50%以上。一季度,云天化实现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增长186.15%;兴发集团实现净利润17.23亿元,同比增长384.07%;湖北宜化实现净利润6.38亿元,同比增长200.65%;云图控股实现净利4.65亿元,同比增长157.59%。
“左手需求旺盛,右手资源稀缺”,对于后市,业内普遍预计,磷化工行业高景气度依旧。
农业需求后劲十足
“磷化工行业持续高景气的主要原因是磷肥供需紧张,价格上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
自去年开始,磷肥市场进入上涨通道。截至5月6日,磷酸一铵参考价为3920元(吨价,下同),比去年年初上涨85.2%;磷酸二铵参考价为3725元,比去年年初上涨52.66%。
当前国内磷肥价格维持高位,主要由于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种植户农耕积极性提高,利好化肥等产品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粮食危机预期下,后市磷肥需求将更加强劲。
5月6日,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发布的报告显示,突发性粮食不安全水平创新高。俄乌地区冲突和油价上行,导致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情绪持续升温,从小麦到玉米等基础农作物的价格不断刷新纪录。5月6日,国内小麦价格3186元,比2月初上涨316元;玉米价格为2802元,比2月初上涨129.14元。
粮价提升,国内农户的种植意愿增强。据相关机构预测,今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望达到17.7亿亩,比2021年增加2.67亿亩。粮食大面积增产,将有力推动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市场需求,深耕磷肥和含磷农药的磷化工企业将大受裨益。
光大证券分析师赵乃迪认为,目前国际磷肥价格持续高位。随着国内磷肥及磷化工产品出口限制逐步放开,龙头企业有望享受国内外价差红利扩大出口份额,同时也将带动国内的磷铵及其他磷化工产品价格上涨。
新能源成为新风口
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电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双雄”。磷酸铁锂电池因其较低的成本和高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市场占比51.2%,已经超过三元锂电池。
根据生产工艺不同,生产1吨磷酸铁锂理论上需要磷资源0.5~0.65吨。在“双碳”背景下,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旺盛需求,“磷矿石—黄磷—磷酸—磷酸铁”产业链都存在供应紧张的情况,磷化工板块的市场增量空间已经完全打开,产业链上下游将持续共振。
事实上,磷化工龙头企业已开始布局锂电产业。
2021年10月,湖北宜化发布公告披露,其与宁波邦普时代达成合作意向协议,双方将围绕磷酸铁、硫酸镍及其前端磷矿、磷酸、硫酸等化工原料等方面展开合作。2个月后,贵州磷化集团与宁德时代电池产业合作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在开阳、息烽、福泉基地同步开工。云天化在2021年财报中也提到,加快建设50万吨/年磷酸铁及其配套装置。有消息称,其一期10万吨/年项目预计于今年6月底建成,8月底产出产品。
这些磷化工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都瞄准新能源赛道,有望带来业绩增量。
资源稀缺抬升成本
磷化工产业链的源头磷矿石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其稀缺性也将助力产业链保持高景气度。
一方面,由于磷矿石的不可再生性,储采比逐年下降,富矿资源也逐渐枯竭,磷资源亟待降低开采量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多年来磷矿石及下游化肥的部分落后产能管理粗放,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安全和环保管控措施,倒逼部分不达标的中小磷矿产能进一步出清。
在此背景下,磷矿石产量连续5年下滑。2016年我国磷矿石产量为1.44亿吨,2021年受磷矿石价格提升刺激,产量在比上年增长11.22%的情况下,也仅仅达到0.91亿吨。而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云天化、瓮福集团、开磷集团以及湖北部分企业,不再对外销售或者大幅降低磷矿外售量,导致市场流通的磷矿石量更加少。
4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严控包括磷铵、黄磷在内的行业新增产能。业内人士表示,这次国家限制磷化工上游产能政策出台后,已对外停售磷矿的大型磷化工企业,对于磷矿资源会更加惜售。伴随磷矿石涨价,磷化工行业尤其是下游磷肥价格也因成本抬升整体上行。
综合来看,下游需求旺盛、上游成本抬升,“双轮”驱动磷化工行业保持增长态势。很多磷化工企业也积极延伸产业链,在增加磷产品的附加值上做足功夫,争取在未来景气周期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