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国产化,未来酚酮新产能同样较多,且全产业链模式更为明显,不仅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另外生产利润实现最大化,生产更为稳定,截至2021年我国丙酮自给率提升至75.8%,今年仍有几套酚酮新装置投产,但企业间竞争更为激烈,供需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022年3月底,浙江石化二期65万吨/年酚酮项目开车成功,涉及苯酚40万吨/年,丙酮25万吨/年,加上一期65万吨/年酚酮装置,该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酚酮生产企业。今年4季度国内仍有两套酚酮装置计划投产,一是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江苏瑞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碳三产业一期项目包括60万吨PDH、65万吨苯酚丙酮、48万吨双酚A、40万吨PO和15万吨ECH生产装置及相关公辅工程设施,计划2022年11月底前建成投产。二是万华化学位于山东省烟台市万华烟台工业园,包括53万吨/年异丙苯生产线、65万吨/年苯酚丙酮生产线,48万吨/年双酚A生产线以及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该装置2020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11月投产。
今年有3套65万吨/年酚酮装置投产,产能之大可以说史无前例的,投产后企业间竞争更为激烈,特别非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处于明显劣势,新企业更倾向于合约形式直接供给下游工厂,规避价格快速变化带来的现货销售风险,因此贸易商经营空间被挤压,工厂的报价对丙酮现货市场影响更小。而一体化企业,对进口丙酮需求继续减少,国外货源与国内货源价格比拼更为突出。
不过今年酚酮新产能均配套有下游双酚A装置,浙江石化二期酚酮配套24万吨/年双酚A装置,瑞恒和万华均配套有48万吨/年双酚A装置,自身下游能消化部分丙酮,因此预计瑞恒和万华投产后,两企业月外销丙酮量均在1万吨左右,未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供需关系以及定价权将逐步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