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功能性硅烷市场报告:中国已经占据全球主导市场

A-A+日期:2023-01-20来源:慧正资讯    

根据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研究报告,2002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仅13.5万吨,产量10.3万吨,开工率76.3%。发展到2018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为59.6万吨,产量为41.5万吨,开工率为69.6%。全球功能性硅烷在过去20年高速发展,年均产能复合增速接近10%。2021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约为76.5万吨,全球功能性硅烷产量约为47.8万吨,2021年产量相比2020年有所上升,主要是中国地区产量带动全球产量上升。预计2023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为76.2万吨,2019-2023年均增长约5.0%;预计2023年产量达到约53.8万吨,2018-2023年均增长约5.3%。

我国功能性硅烷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主要硅烷品类上的研发能力已接近国外水平,形成了全球领先的产能和产量规模,且有较强的成本优势。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硅烷行业的发展历史仍然较短,在下游深加工和高端应用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部分行业领先企业已开始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和产能投入,对标国际厂商,向着更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链不断探索和发展。

功能性硅烷与硅橡胶、硅油及硅树脂并称为有机硅材料四大门类。从结构上来说,通常将主链为-Si-O-C-结构的有机硅小分子统称为功能性硅烷。从功能上来看,功能性硅烷多为杂交结构,多数产品在同一个分子中同时含极性和非极性两类官能团。功能性硅烷同时含亲有机和亲无机两类官能团,可以作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界面桥梁或者直接参与有机聚合材料的交联反应,从而大幅提高材料性能,是一类非常重要、用途非常广泛的助剂

硅烷上游为化工原料制造业,主要包括硅块、三氯氢硅、氯丙烯无水乙醇等常见的化工原料;其下游应用领域跨度非常广,包括橡胶制品、建筑、纺织、汽车、皮革、造纸、涂料、医药医疗等行业。

WX20230117-104009.png

2010-2021年世界功能性硅烷生产状况及未来预测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报告,从2015年开始,亚太地区硅烷需求强劲,是推动全球硅烷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硅烷消费国,引领亚太地区硅烷市场的发展,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根据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研究报告,中国功能性硅烷产能从2002年的2.5万吨发展到2021年的55.8万吨,产能年均复合增速约17.8%。国内产量从2002年的1.5万吨发展到2021年的32.3万吨,产量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7.5%。2019年初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放缓迹象,以中美及欧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为代表的“逆全球化”行为进一步冲击世界各国经济,化工行业景气度有所回落。在下游需求增速有所放缓、行业供应能力继续提高的情况下,2019年我国硅烷行业开工率同比基本保持稳定。2021年中国功能性硅烷生产企业40多家,产能约55.8万吨(不含中间体,下同),产量约为32.3万吨,消费量为21.9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13.6%、16.0%和9.6%,其中销量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2021年中国风电等复材能源行业快速增长,带动了硅烷消费领域的增长。随着国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2026年中国功能性硅烷产量为38.1万吨,消费量为33.9万吨,行业进一步往中国集中。

WX20230117-104051.png

2010-2021年中国功能性硅烷生产状况


WX20230117-104124.png

中国功能性硅烷产能与产量全球占比

从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看,国外功能性硅烷生产厂商受制于成本压力、产业配套等因素,大规模扩展生产能力的可能性较低。在我国环保督查趋严的背景下,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链及成本优势,加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步确立并将继续扩大。预计未来市场上,我国硅烷产品将继续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并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一、功能性硅烷行业发展前景

1、新兴国家有机硅消费潜力大

根据瓦克年报统计,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与人均GDP水平基本呈正比关系。相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有机硅需求2kg,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人均有机硅消费量还不到1kg,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只有0.2kg不到,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提升潜力仍较大。新兴国家仍处于中等消费市场,发展中国家则还在相对低级消费市场,单位质量的有机硅材料其附加值仍存在较大差距。伴随经济发展,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升级将是必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凭借快速发展的经济红利,有利的产业链配套,将率先突围成熟硅材料,功能性硅烷的发展同样加快。

WX20230117-104242.png

全球有机硅人均有机硅消费量

2、政策利于有机硅行业发展

有机硅材料属于高性能新材料,产业关联度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十分重要,有机硅材料不仅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材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配套材料。有机硅材料一直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新材料,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和鼓励。我国有机硅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有机硅行业的鼓励政策逐步从单体生产转向有机硅产品深加工、新型有机硅产品开发、新应用领域拓展以及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此外,近年来国家加大在环保和低端产能方面的限制力度,相继出台了限制和淘汰落后产品产能、加大环保督察力度的政策。政策的推动将加速国内有机硅行业的发展,实现有机硅产业链从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转变,并加速低端产能产线出清,有利于资金实力强、有技术积淀的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优势。

3、功能性硅烷下游应用领域增长强劲

功能性硅烷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复合材料、橡胶加工、塑料加工、密封胶粘合剂领域、涂料、金属表面处理和建筑防水等,主要应用于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品中。从全球功能性硅烷消费来看,橡胶加工领域占比32.4%,复合材料占比18.5%,粘合剂占比16.7%,塑料加工占比14.8%,涂料及表面处理占比11.1%。国内消费占比与全球趋同,主要消费领域橡胶加工领域占比33.9%,密封胶、粘合剂领域占比17.5%,涂料、金属表面处理及建筑防水占比17.0%,复合材料12.3%。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功能性硅烷的消费一直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带动和新兴工业应用领域的开发。根据SAGSI的预测,未来五年内,传统消费领域如橡胶加工、粘合剂、涂料和塑料加工等的需求仍将构成功能性硅烷消费需求的绝大部分,并保持稳定增长。受新能源行业需求拉动,复合材料领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21年我国功能性硅烷消费总量约为21.9万吨。预计2026年国内消费达到33.9万吨。

二、功能性硅烷行业竞争情况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我国功能性硅烷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除部分高端硅烷产品有外资企业参与外,其余市场主要是民营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随着环保安全要求的提高,功能性硅烷行业将继续淘汰产能落后、环保不达标的小型生产商。行业将呈现以大型厂商为主的竞争格局,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较强资金及规模优势的企业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国外主要硅烷生产企业有MomentivePerformanceMaterials(迈图高新)、DowCorning(道康宁,更名为陶熙)、EvonikDegussaAG(赢创)、Wacker(瓦克)、Shinetsu(信越化学)等,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WX20230117-104423.png

WX20230117-104433.png

目前国内功能性硅烷产业链布局完善,全球已逐步转移到国内,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硅烷生产基地。国内企业也不断拓展产业链布局,在向全产业链延伸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向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端产业链布局。目前我国形成了江瀚新材、宏柏新材、晨光新材等规模较大的硅烷生产企业,主要竞争企业的主要产品如下所示:

WX20230117-104458.png

WX20230117-104523.png

从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看,国外功能性硅烷生产厂商受制于成本压力、产业配套等因素,大规模扩展生产能力的可能性较低。在我国环保督查趋严的背景下,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链及成本优势,加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步确立并将继续扩大。预计未来市场上,我国硅烷产品将继续占据行业主导地位,逐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三、进入功能性硅烷市场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功能性硅烷的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生产流程长,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功能性硅烷行业是一个品种多、批量少、应用面广、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应用对硅烷产品性能有各自的需求,新产品开发难度很大,企业若想参与到高端产品竞争中则必须拥有相应的自主研发能力。由基础原料至最终硅烷产品至少要经过3-4道化学反应工艺,反应过程和反应装置较为复杂,且在每道工艺中均产生副产物,因此对反应参数选择、工艺流程设计均是新进入企业面临的技术壁垒。此外,对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也会影响生产线的经济效益,同样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考验。

2、资金壁垒

功能性硅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种投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必要的技术设备投入;二是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的生产投入;三是相关的安全及环保设施的投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企业规模的增大、质量标准的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以及安全、环保标准的提高,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研发技术人员储备及安全与环保设施方面的投资将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入该行业的资金门槛。

3、人才壁垒

功能性硅烷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特征,硅烷产品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型化工材料,其应用领域广泛,行业内企业往往采取多产品系列的发展模式,这对技术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现阶段,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仍属紧缺资源,而面对有机硅行业高效化、复合化、环保化等各类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尖端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构成进入本行业的人才壁垒。

4、安全与环保壁垒

功能性硅烷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环节涉及到高温、高压环境以及危化品的使用,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需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才能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因此国家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部门不断加强对本行业的监管,逐步关停了产能落后、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同时,国家对新建化工项目也实施了更为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本行业内的企业需在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取得相应的经营资质。随着行业监管不断加强,企业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也将持续加大。上述因素对新进入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壁垒。

5、客户壁垒

功能性硅烷下游行业包括橡胶制品、建筑、纺织、汽车、皮革、造纸、涂料、医药医疗等,通常对供应商的稳定供应能力及产品的质量标准有较高要求,因此形成了较高的供应商准入门槛。以含硫硅烷为例,下游客户主要为大型轮胎制造商,其对含硫硅烷的质量和稳定性均存在较行业标准更高的要求。知名轮胎制造商对上游含硫硅烷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通常要经过1-2年的考察及合格供应商认定流程,一旦达成业务合作关系,为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通常会进行长期战略合作。因此,本行业具备一定的客户壁垒。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1)产业政策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等产业政策均明确将新型材料作为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方向,鼓励投资者进入功能性硅烷等新材料行业,为本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带来行业发展的机遇功能性硅烷产品在橡胶加工、复合材料、塑料加工等行业的应用较为突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游行业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也将带动功能性硅烷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我国硅烷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不仅占据着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的主导地位,而且发展日趋全球化,已经全面进入欧美、日韩等主流市场,成为全球硅烷产品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功能性硅烷的广泛应用及其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的市场拓展,给功能性硅烷行业本身的发展带来了具有潜力的机遇。(3)产能集中度提高在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之后,随着去产能目标的逐步实现,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带动了功能性硅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小型硅烷企业由于无法达到环保要求,或难以承受较高的环保支出,采取了停产、限产等应对措施。环保督查的力度支持了行业内环境友好型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产能集中度的提高。

2、不利因素(1)环保督查力度提高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保持从严趋势,中小型化工企业由于排放不达标等原因受到了责令停产、限产等处罚措施。随着环保部门执法力度及舆论监督关注度的进一步提高,行业内企业也需增加环保投入,相关经营成本存在上升可能。(3)原材料价格波动功能性硅烷行业上游为常见的化工原材料,受宏观经济、监管政策、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存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形。例如,三氯氢硅生产厂商受环保督查力度提高,有出现减产或价格大幅提高的可能性。氯丙烯等为石化产品,其价格受石油等基础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4)汇率波动由于功能性硅烷出口量较大,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有增加趋势。出口比例较大的硅烷企业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5)贸易摩擦目前全球功能性硅烷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主要用户分布在欧洲、北美、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若主要进口国实施贸易限制政策,例如大幅提高关税或实施进口配额,将不利于行业产品的销售,对我国相关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更多 >同类资讯中心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