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洲议会通过了欧洲史上最大的碳市场改革相关法案,改革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并修正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相关规则、设立社会气候基金等多项内容。欧盟方面对此非常满意,但欧盟气候政策及种种措施可能给相关产业带来冲击,改革效果尤其是CBAM的落地情况还有待观察。对化工行业而言尤其如此。
CBAM对欧洲以外市场主体的影响经常被讨论。论者常常认为,气候议题和能源转型本质上是一场全球范围的政治与经济博弈。而欧洲正是利用其在全球碳定价机制中的先发优势,以及欧洲企业在绿色技术上的技术优势,保护欧盟境内钢铁、水泥、铝业、电力、化工、塑料以及化肥等碳密集型产业。这一论断当然不能算错。客观上说,CBAM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产生的冲击客观存在。CBAM确实会打击对欧出口金额较大或占比较高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高碳产业。但是,CBAM对欧盟境内的高碳行业是否是福音,仍然有待观察。
目前,欧洲高碳行业对理论上保护他们的CBAM并不太欢迎。在欧洲,对CBAM提出异议最大的就是高碳行业。这是由欧洲高碳行业的贸易链位置决定的。欧洲缺乏资源和偏低端产业,CBAM明显提升了欧洲高碳行业的经营成本。钢铁、铝业等行业的有关人士已经就CBAM发出警告,认为CBAM将造成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削弱欧洲产品的竞争力。对于更加偏向高端化的欧洲化工行业来说,相关行业组织也对该行业在CBAM下的发展表达过担忧。也就是说,CBAM其实是在市场各方都不太满意的情况下通过的。
根据欧洲的计划,CBAM将于2026年正式落地。在等待CBAM落地的3年中,欧洲和域外市场各方必然会继续就CBAM进行调整和博弈。作为客观上碳管理更加领先的一方,欧洲及欧洲化工企业的调整做法值得关注,CBAM的市场影响则需要外界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