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攻坚期 COP28聚焦气候行动落实

A-A+日期:2023-12-12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11月30日~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召开。本次峰会特别聚焦气候行动的落实问题。与会代表表示,现在是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挑战、推动绿色发展、实现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

全球都在实施气候行动

如今,全球各国和各大企业都在实施气候行动,减少碳排放。但是,大会秘书处在会前公布的技术报告显示,国际社会迄今为止的集体努力甚至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的2℃温控目标,留给1.5℃温控目标的窗口期更是急速缩小。12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28高级别开幕式上表示,人类的命运“危在旦夕”,世界各国必须立即行动起来,结束气候灾难。而很多与会人士认为,要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尽快采取更严格的减排措施。

12月3日,古特雷斯又提出《气候变化加速议程》,呼吁各国政府和非国家行为者从根本上加快减排努力。他表示,气候变化的过渡计划必须包括5个关键要素:一是计划必须涵盖所有活动,贯穿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二是计划必须详细说明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目标,且与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的科学途径保持一致。三是计划必须披露所有游说、政策接触和传播活动。四是计划必须突出改变商业模式和内部运营以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努力。五是计划必须努力实现一个公正、公平且加速的可再生能源过渡。

中国是全球气候行动的积极践行者,同样注重气候承诺落实问题。12月2日,COP28全球盘点减缓高级别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近年来频发的气候灾害进一步强化了全球气候行动共识。在减排行动方面,《巴黎协定》极大推动了全球低碳转型,各方承诺可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协定目标区间,但真正缺口在于落实承诺。本次大会将进行《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黄润秋表示,盘点必须正视2020年前雄心和实施两方面的巨大缺口,客观盘点各领域实施进展,并且面向未来提交负责任答卷。

116国承诺提高绿电能力

作为一项重要的减排落实举措,约116个国家在12月2日的大会上签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承诺》和《能效承诺》,同意到2030年将绿色发电量增加两倍,并将全球平均年能源效率增速提高一倍,到2030年时由2%提高至4%。

值得注意的是,两份承诺是在“全球脱碳加速计划”(GDA)下启动的。GDA专注于三个分计划:快速扩展未来能源系统,促进现有能源系统脱碳,针对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采取行动。其中,两份承诺要求,以更快速度部署可再生能源,以目前风能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2.3太瓦为基础,到2030年预计将增加约4.6太瓦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能力,投资额约4.7万亿美元。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说法,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是一个“宏大但可实现的目标”。IEA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国政府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行动,确保有弹性的技术供应链,在更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部署可再生能源,实现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安全和高成本效益系统集成。”

COP28的GDA计划还包括《阿联酋氢能意向声明》,27个国家已同意批准全球氢能认证标准,并承认现有的氢能认证计划,以帮助开启全球低碳氢能贸易。COP28主席贾比尔呼吁,到2030年将全球氢气生产能力翻一番,达到每年1.8亿吨。标普全球就此表示,目前传统氢气年产量约为9000万吨,用低碳可再生氢气实现这一目标将是一个艰巨任务。

50家油气公司签署减碳章程

作为COP28的特殊参与者,被外界视为化石能源游说者的油气行业代表达到2456人,这遭遇了不小的非议。然而,油气行业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反对立即淘汰化石能源的减排路线,一方面也积极参与脱碳工作。

12月2日,COP28主办方宣布,全球50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签署《石油和天然气减碳章程》,承诺2030年前基本消除甲烷排放和常规火炬燃烧,2050年前实现自身范围净零排放。COP28主席国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共同宣布了《章程》签署的进展。根据公告,共有30家国有石油公司和20家私营企业作出承诺。COP28主办方称,签署该章程的企业石油产量占全球的40%以上。《章程》本身相当有可行性,比如在消除甲烷排放方面,油气企业普遍已提出严格要求,并已有技术积累。

不过,《章程》本身仍然带来了非议。联合国称,化石燃料行业这些“引发气候危机的巨头”终于开始觉醒了,但所做的承诺显然达不到要求。古特雷斯称:“科学是明确的:需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并根据1.5℃升温限制来设定明确时间框架。”他还指出了《章程》的潜在问题,即没有明确这些企业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途径。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