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多位专家近日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储能已成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的关键抓手,未来应大力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然而,“以可再生能源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最需要的不是装机量,而是发电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武强告诉记者,我国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增长非常快,但因缺少调节能力,实际利用率还比较低。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风光电装机为10.5亿千瓦,与火电(11.6亿千瓦)基本相当,但前者发电量仅占总用电量的15%,后者达到60%。
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解决发电端和用电端之间的供求不同步问题?专家们不约而同向记者谈到,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在内的“新型储能”大有可为。
国家电网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认为,新型储能已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及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2023年,全国新型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年底增长超过26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为满足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迫切需求,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需保持快速增长。然而,目前我国新型储能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还不能充分发挥对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
“新型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调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宋海良提出,“建议从加强统一规划、优化调度运行机制等方面推动其健康发展。”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和新能源一样,新型储能现在也面临“配而不用”的难题。对此,他建议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支持其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
“我建议建立较为完备、可操作、可执行的储能统一规划建设体系,明确储能分阶段发展规模和定位。”何光华说,“各区域再结合当地新能源消纳、资源特性、网架结构等特点,因地制宜确定新能源配置储能规模和类型、设施布局、接入范围、建设时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推动新型储能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