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的1万吨/年二氟乙烷装置已于近日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氯乙烯法生产二氟乙烷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据江西理文化工总经理杨作宁介绍,该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勇于学习、勇于实干、勇于创新”的思想,坚持自主创新,在氟化工领域深耕细耘。公司先后成功开发出高耐渗透改性悬浮聚四氟乙烯、改性分散聚四氟乙烯、挤出管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等多种性能优越的高端氟聚合物。目前,公司已形成以烧碱为龙头,甲烷氯化物为中间产品,氟化物为最终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据介绍,二氟乙烷(R152a)是一种含氟化学品,作为原料在新能源材料高分子含氟聚合物制造产业不可替代。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江西理文成功攻克氟化工领域关键技术壁垒,国内首套氯乙烯连续法生产二氟乙烷(R152a)工业化装置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在含氟化学品生产领域出现新的工艺路线。该技术已获得"一种用于连续生产1,1二氟乙烷的装置和生产方法"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填补了国内氯乙烯法二氟乙烷工业生产的空白。
据了解,当前国内R152a生产普遍采用乙炔法工艺,其原料乙炔主要来源于“两高一限”的电石,而氯乙烯法的原料供给充足且运输半径优势明显。理文化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氯乙烯法二氟乙烷生产工艺,通过连续流反应设计体系,可实现R152a连续稳定工业化生产。
杨作宁表示,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氟化学品的绿色生产模式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氯乙烯法生产R152a较电石法生产降碳成效非常可观,产品碳足迹预计减少50%-60%。理文化工氯乙烯法二氟乙烷装置的成功投产,不仅为行业树立了自主创新的榜样,更是积极践行国家碳排放双控制度的有利体现。
杨作宁指出,在未来的发展中,氟化工行业还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