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为节能降耗打基础

A-A+日期:2020-07-28来源:中国化工报    

   “截至目前,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年能源使用量2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企业一共28家,年能耗占园区总量的80%.当前,二工区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求企业能源实用合理化,落实节能降耗主体责任,提升能效水平,为‘十四五’期间的节能降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已成为二工区转型发展必须攻克的重点难题之一。”7月2日,在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举办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全覆盖动员大会上,二工区副总经理张文忠如是说。

  签责任书推进能源管理

  二工区通过降低能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了产业结构向绿色化不断升级的目标。2019年7月,二工区被工信部评选为国家级绿色园区。但张文忠认为,虽然园区在节能管理工作上有了一定提升,但在接下来的能源总量控制上,仍存在较大压力。

  他提到,尽管园区大部分企业具有节能意识,但尚有不少企业的节能机制还未形成,缺乏内部核算控制体系,致使节能管理不到位,节能制度不健全,节能降耗大打折扣。这主要体现在对耗能设备数量、运行状态、节能潜力缺乏统计和分析,对节能项目缺乏论证和立项,对节能效果缺乏评估体系。

  而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为了解决能耗问题的根本办法。张文忠表示,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从而加快节能技术改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目标。

  二工区产业服务部经理董晓丹表示,至今,已有8家企业完成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园区力争年底启动剩余20家重点用能单位企业的建设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6月,二工区管委会还下发了《能源使用量2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全覆盖的通知》,要求二工区重点用能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自身能源管理,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落实节能降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园内企业彰显主体责任

  当前,二工区大部分企业正响应园区号召,充分体现企业主体责任,以科技创新促节能降耗,为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增添了更多绿色成分,赋予了园区更多绿色内涵。

  作为园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行者,上海群力化工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节能降耗之路。

  群力公司行政部副经理徐晓燕表示,节能降耗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是国家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节能降耗不仅能减少企业生产中的能源,减少生产成本,而且能使能源得到高效利用。“大量的能源消耗会对环境带来问题,节能降耗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均衡绿色发展,这是我们应当承担的企业主体责任。”徐晓燕说。

  据悉,2019年,群力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8%,新产品对销售额的贡献率平均每年达到20.9%.营业额从2010年的1.7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8.95亿元,但万元标煤却从2010年的0.35吨下降到2020年的0.068吨。不仅如此,2019年,群力还完成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上海市绿色工厂专家论证,目前正申报2020年国家级绿色工厂。

  此外,上海抚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开发出高效混凝土减水剂产品,减少混凝土用水30%以上;中轻日化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低能耗的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研发和生产等。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升级

  近年来,二工区深度转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绿色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链,以全球环保最高标准,打造化工绿色制造标杆园区。2016年,园区就出台了《金山第二工业区项目准入管理规定》,明确引入新项目对标欧盟标准,严格把握新项目的清洁生产、排污指标和环保投入水平。

  园区通过与上海化工区等园区产业链的深度结合、科学定位,深耕精细化工领域,形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功能性涂料、合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成为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的绿色园区。

  2019年,园区完成34台锅炉改造,达到了提标改造总数的75.5%,2020年完成改造总数的100%,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覆盖率达100%,验收率实现62%,超额完成了相关考核指标。自2015年环境综合整治至今,园区共关停企业60多家,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产业集聚效应愈加凸显,后续几年将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

  金山区经委副主任袁振表示,目前,金山区制造业的产品能源消耗还比较大,绿色化水平还能继续提高。下一步,二工区需要加快绿色发展,以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提升竞争力。

  他要求,园区企业要持续坚持绿色发展,强化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落实节能环保社会责任,加大绿色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绿色制造管理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