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点之一,海运进口大合同价格都是从前期高位大跌至历史低位。2016年氯化钾大合同于7月中旬签订,到岸价219美元/吨,较上一次大合同大跌96美元;2020年大合同于4月底签订,到岸价220美元/吨,较上一次大跌70美元,而与2016年相比只差1美元。
相似点之二,上一年度进口量都达到历史高位。2015年氯化钾进口量高达943万吨,是进口历史最高纪录;2019年氯化钾进口量也高达908万吨,位居历史第三高,仅次于2015年的943万吨和2007年的941万吨。
相似点之三,前面大半年价格基本都在回落。2016年氯化钾价格几乎是从1月份一直跌到10月中旬,港口62%白钾主流报价从2200元/吨跌到1750元/吨,大跌450元;2020年氯化钾价格也只是在年初时略有波动,然后大体上从年初到7月底一直就是回落,港口62%白钾主流报价从2220元/吨跌到1820元/吨,大跌400元。
相似点之四,价格触底后市场具备了一定的反弹条件。2016年10月中旬氯化钾迎来反弹,年底时港口62%白钾高端报价已达到2100元/吨,也就是说短短两个多月就大涨了300多元,究其原因,一是长期的关于过剩的预期导致业内未及时注意到供需形势的暂时转变,二是长期亏损与蛰伏导致卖方迫切希望重拾利润,三是大环境提供了土壤,比如开工率过低的尿素猛涨。
目前氯化钾市场也有着类似的条件,而且进入8月份港口氯化钾也已经反弹了30-50元/吨左右。首先,虽然港存总量仍较大,但是不少进口商表示白粉、大红颗粒钾的货源相对有限,所以控制接单;其次,4月底氯化钾大合同签订后,氯化钾价格迅速跌到最低成本线附近,再考虑到财务及港存费用等因素,卖方压力山大;第三,大环境来看,未来存在向好预期,比如化肥价格普遍处在低位甚至历史低位、下游手中存货不多、粮食重要性提高等等,而近点来看,也有本来被看跌但受出口拉动突然猛涨的尿素。
如此说来,时间上虽然有点对不上,但氯化钾市场真的要轮回了吗?氯化钾这一波反弹真的要势如破竹了吗?今年比2016年提前了两个月,是不是意味着有可能今年的涨势会更凶猛?别急,咱们接着研究。
首先继续“迷信”一把,看完上面的各种相似,盼涨的人们可别高兴太早,如果真的有轮回,那也未必一定是好事,因为虽然2016年10月中旬到年底两个多月氯化钾大涨300多元,但是紧接着又是连续数月的下跌,跌回去约200元。
其次,“孟婆汤”那是必须要喝的,其实2020年当下的市场局面与2016年也有着诸多不同,涨的早未必更猛,甚至未必好涨。
2016年氯化钾反弹时,货源真的是不算多了,当时全年港存(含保税,下同)的波动范围是在140-300万吨,反弹时的港存在220万吨左右;而目前即便是白钾、大颗粒钾相对较少,但是港存总量仍高达340万吨左右(年初至今是在330-440万吨间波动,确实在逐渐减少,但同比仍高太多)。
国际市场形势不理想,我国大合同签订后只有巴西地区的价格有过明显上涨,其余地区一直缓降或维稳,而目前巴西市场似乎也已经到了高点,当地出现了看跌的预期,总体来看国际氯化钾价格整体处在了较低水平,没有特别明显的额外的价差。而且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加拿大、白俄罗斯等钾肥公司的出口数量多有下降,这也印证了总体需求有些疲软的现状。有人说外商已表态不会给我国追加量,10月份以后大合同将会再谈,因此价格有上行压力。显然,这一点从眼下的行情来看,似乎不太成立。当然了,这个还需要继续观察国际市场供需及价格形势变化,这一点也是未来钾肥市场最主要需关注的点。
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暂时就写到这里。总而言之,其实对于后市笔者也是抱着期待的,但只是谨慎乐观,尤其是对于近日的这次小涨并不是很看好,还是建议手中有存货的中小贸易商把它当成清库回笼资金的机会,下游有急需的工厂适当采购,其余则还是观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