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是打造“双循环”经济格局的核心。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以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7个领域为引领,涉及新材料等诸多产业链。新材料作为国际综合实力的重点布局领域之一,国产替代势在必行,5G通信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锂电池材料板块将步入“快车道”。
5G通信新材料板块 需求激增迎来机遇
5G新基建可以大致分为5G基站建设和下游设备两个方面。5G新基建带来的核心部分需求量提升集中在光纤光缆、射频前端、散热技术、电磁屏蔽、电子用胶等领域。其中,涉及到的化工新材料主要是光固化涂料(光纤光缆涂覆)、四氯化硅(光纤预制棒)、高端电子胶黏剂等。5G新基建的持续推进将给国内新材料相关化企带来历史性机遇。
数据显示,2020年,通信行业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预算为3348亿元,同比增长11.65%。其中,与5G相关的资本开支预算总计1803亿元,同比增长338.39%。
5G新基建硬件需求量激增,带动核心化工新材料的国产化加速。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16亿元,至2023年有望达到3289亿元,这将带动光固化涂料需求大幅增长。
对于下游电子设备,5G手机的去金属背板化和散热系统优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金属外壳将被陶瓷外壳和PC/PMMA复合材料外壳所取代。由于5G手机散热量激增,散热效率更高的热管/均温板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假设智能手机中仅高端机(占比约20%)采用陶瓷背板,以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15亿部测算,则采用陶瓷背板手机有望超过3亿部。目前每个背板售价300元,假设2020年价格下降50%,市场空间仍有望超过500亿元。其中,氧化锆陶瓷粉体市场容量约4万吨,以目前国产粉体价格测算,市场空间约120亿元。根据IDC预测的手机出货量,预计2022年手机散热行业中5G手机能够占据31亿元的市场规模。因此,与5G通信新材料相关的化企迎来新机遇。
半导体材料板块 国产替代享受红利
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芯片的生产制造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上海证券认为,未来随着半导体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张,国内半导体相关材料企业有望享受行业增量及国产替代双重红利。
据了解,欧、美、日、韩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是全球半导体巨头的主要所在地。根据WSTA数据,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437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为1220亿美元,占比约28%。中国在半导体消费市场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但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市场占比却非常有限。
乘半导体国产化之东风,半导体材料进口替代成必然趋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培育了不少优秀的世界级制造业公司。可以说国内化工在上游基础化工原材料端已经独步全球,除了一些对资源禀赋要求较高的细分产业链之外,国内大部分大宗化工品基本上都已经解决或者正在解决国产化的问题。目前我国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率约为20%,如果5年后国内半导体材料能基本实现国产化,再考虑到国内半导体材料整体市场规模5年后至少增长50%,那么5年左右的时间国内半导体材料企业的整体销售额将扩大到目前的7~8倍,半导体材料板块值得期待。
锂电池材料板块 政策引领充分受益
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 年)》明确要求,2025年前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销量的20%。西南证券认为,发展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新能源车相关产业链包括锂电池材料行业都有望充分受益。
据了解,锂电池生产涉及的化工材料主要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铝塑膜。从目前市场看,隔膜和铝塑膜未来都是百亿元以上的市场。隔膜分为湿法隔膜和干法隔膜,在锂电池成本中占比约7%,其中湿法隔膜性能更好,预计2021年湿法隔膜占比将达到76%。铝塑膜方面,目前有多家企业可以放量生产,因铝塑膜行业门槛较高,竞争者数量较少,行业供需格局较好。
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钾盐和必要的添加剂组成,在锂电池成本中占比达到5%~6%。锂电池需求的增长也拉动了电解液需求。
正极材料方面,2019年国内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40.4万吨,同比增长32.5%,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比增长至47.2%。国内电动车和3C产品直接拉动三元正极材料的需求,再加上政策补贴和性能优异,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5年将保持20%的平均增速。
负极材料方面,市场规模主要受动力电池市场拉动。预计2020年全年负极材料市场将实现40%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