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关键技术 推进成果转化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科技创新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因此,《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强调,到2025年,要实现产业创新自主自强能力显著提升,科研投入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5%,突破30~50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20~30项催化、过程强化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组建40~50家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
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指南》提出,要在催化、过程强化、先进膜分离、工业生物技术、信息与先进控制技术等领域,攻克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在催化领域,重点开展新催化材料研究,开发本质安全型催化加氢催化剂、高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剂及绿色工艺,开发催化精馏反应等催化/分离强化耦合绿色工艺。
在过程强化技术领域,开发微界面强化反应、微化工系统等外场强化技术及新介质/新材料,开发其与膜分离、精馏、萃取、吸收等过程耦合的化工过程强化新技术。
在先进膜分离材料与技术领域,面向工业应用过程及节能减排要求,开发新型陶瓷膜、有机功能膜及复合膜材料;开发膜技术与反应、分离、生物等耦合的新技术。
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重点研发生物反应器、高效生物分离技术与设备以及生物基原料分离纯化、聚合加工技术等,积极推动生物基产品和生物工艺替代。
在信息与先进控制技术领域,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推动实时优化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的应用普及,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自给率超过60%,核心过程控制系统国内市场自给率超过55%。
攻克一批补短板技术
《指南》要求,行业“十四五”要攻克一批补短板技术,在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补短板技术,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
在化工新材料技术中,重点发展特种茂金属聚烯烃材料、低VOCs聚丙烯材料、微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医用聚氨酯弹性体等制备技术等。
在电子化学品领域,重点开发光刻胶、特种气体、高纯试剂、电子级湿化学品以及电子封装密封胶、黏接剂电容器膜材料、电池隔膜材料等。
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点开发7000米自动化钻机、电驱压裂成套装备、非常规专用连续管作业机及配套装备、中深水油气经济高效开发生产装备等。
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重点突破水下控制系统、高性能旋转导向、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反应器、煤制乙二醇换热器等关键核心部件等。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指南》强调,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以《石化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装备目录》等为重点,推广纳米可控分散与高效复合处理剂、高性能聚异丁烯基热塑性弹性体、万吨级可全生物降解聚二元酸二元醇酯等产业化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煤气化技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等,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广高效降膜式蒸发/再沸设备、复合橡胶挤出机、基于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液体空分设备等重大装备,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集中推广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土壤修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石化行业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与应急一体化等技术,推动行业绿色安全发展。
推进互联网+创新服务的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等,打造科技、检测、标准、安全等领域的行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行业整体实现优化升级。
还要加强“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并加快中试基地团体标准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转化。
加强行业创新平台建设
《指南》提出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组建行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流水平的基础前沿、重大关键技术、工程转化技术的研发基地,引领和带动行业科技创新。
围绕石化产业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高端产品研发等重点任务,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培育和筹建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面向产业协同发展、集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基础和积极性,在重点领域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作组等,推动跨领域、全产业链创新。树立共享经济的新理念,积极推进有特色的科技文献、先进测试仪器、实验室及试验数据等开放共享,提升创新效率。
(陈菲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