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需求拉动,货紧价扬!氮企着力打赢稳春耕保供应攻坚战

A-A+日期:2021-03-19来源:中化新网    

 中化新网讯 全球经济回暖推高原油及粮食价格利好,带动全球氮肥供应偏紧价格上扬,各企业以适当减少出口,力保国内春耕氮肥供应。

  这是3月17-18日在山东泰安召开的2021年春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上传递的信息。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对去年以来氮肥市场作了全面分析,并强调了今年氮肥市场工作重点。他说:“天然气供应不足、尿素落后产能淘汰、环保限产与出口需求拉动是这一轮尿素上涨的直接推动者。”他重点对国际氮肥市场进行分析:一是世界经济走势大概率向好,高于正常年份2%-3%的增长率,受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各国都在提高农作物播种面积,助推国际氮肥市场需求旺盛。其中,美国新增106.2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同比提高4.3%。二是巴西因国内氮肥装置关闭,加上国内玉米等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从2020至2021尿素进口量预计增加150万吨,埃及提高约40美元/吨氮肥出口关税,越南取消了化肥进口环节的税费等等。三是2020下半年以来印度连续招标成为行情上涨的直接导火索。3月13日又宣布了新一轮尿素招标150万吨,目标直指中国市场。四是预计今年氮肥产能和上半年产量略有增长,同比增加40万吨供应量。综合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新增产能释放远远不及农用需求、非农用使用与出口之需要。

  “稳春耕、保供应,氮肥企业一定要打好、打赢这场硬仗。”对于2021年我国氮肥市场的工作重点,顾理事长重点强调了保证春耕氮肥供应和市场价格的稳定,要求氮肥行业加大农资打假力度、净化市场,努力提高氮肥利用率,积极探索运用期货工具管理经营风险,为保障国内氮肥供应和粮食丰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田有国表示,今年“四个确保一个力争”将直接拉动农业对氮肥的需求。一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二是确保东北、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以上;三是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四是确保南方双季稻扩种面积不能减少,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小麦面积要力争有所恢复,冬小麦面积增加300万亩,力争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必然拉动对氮肥的需求,预测春耕氮肥需求将提高十个百分点。”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对合成氨、尿素、氮肥产能、产量与开工率作了全面分析,并对今年市场进行展望。他分析,非农领域氮肥的需求也逐步恢复并呈现需求旺盛,估计需求纯氮1030万吨左右,其中尿素需求预计为1800万吨(实物),较上年同比增长。

  CRU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鞠昊对全球尿素新增产能与产量进行分析,外盘价格高于国内,中国出口放量,导致国内尿素价格上扬,并助推了全球尿素高价位运行。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认为,发展新型高效氮肥成为“十四五”新常态。未来5-10年,以新型氮肥为代表的增值肥年产量将达到3500万吨,占到农田直接施用尿素、磷铵、复合肥的50%以上,应用10亿亩,作物增产200亿公斤。

  秦皇岛五弦维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专家于长志作了题为《增值尿素推广现状及增值技术2.0》专题报告。于长志表示,采用增值技术研发和生产适合多种土质、作物的增值肥料,是中国肥料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途径。

  “我们企业建有世界先进的粉煤气化装置和化肥、医药生产装置,其中新型尿素、复合肥等系列新产品深受广大用户青睐。”会议协办单位瑞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广金介绍了他们在新型尿素、新型复合肥研发、营销创新与“做优、做精、做强”现有产业、多措并举方面的探索。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李凯部长在分析华东地区供应时表示,上半年尿素出口同比将增加在100万吨左右,国内季节性需求与社会库存量有限,将助推氮肥处于紧平衡高价位运行。黑龙江倍丰农资副总经理刘勃认为,东北地区受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将会带来农用尿素10万吨增加。从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反映的情况来看,春季氮肥市场整体供应偏紧。中化化肥、中农集团、安徽辉隆等企业的代表进行了保供专题讨论。大家认为,尿素价格创新高导致复合肥生产面临亏损。抗不住、卖不动、不接货正成为复合肥企业难以逾越的一道天堑,营造健康、平稳、有秩序的竞争环境,或许是中国氮肥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氮、磷、钾抱团取暖,才是提振化肥行业市场信心的关键。

  会议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郑州商品交易所、瑞星集团股份、秦皇岛五弦维爱科技、山东蓬勃生物协办,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主持会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会长、鲁西化工集团董事长张金成到会致辞,氮肥生产、化肥贸易、期货公司代表约350余人参会。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的产品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和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家和卖家,

交易时请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及时向本网举报。

京ICP证0610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1209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