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逐步形成。从技术空白到走向世界,我国能源科技领域正在从“追赶者”逐步向“领跑者”转变,未来的发展也蕴含无限潜力。
年初发布的《我国“十四五”能源需求预测与展望》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能源系统的安全清洁低碳高效转型将进一步加强,智慧能源产业有望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际能源建设合作将大幅提升。
对于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记者表示,如何让绿色能源全面带动经济转型、打造新发展格局,实现“生态圈”利益相关者的共赢至关重要。
能源综合能力持续提升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至关重要。如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能源事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能源生产能力不足。1949年,原油产量仅为12万吨,消费基本依靠进口;发电量为43亿千瓦时,仅相当于去年吉林省全年用电量的5%。
如今,我国能源供给早已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宽松的巨变。我国能源领域的世界级工程可谓灿若群星——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世界最长的输气管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长的西电东送工程……这些世界级工程的建成,不仅在能源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充分说明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制造水平正在迎头赶上。
上述案例仅是我国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看煤炭利用,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相继投产、研发建设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商业装置;看油气开发,页岩气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成功;看核电创新,“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看风电光伏,国内风电装机90%以上采用国产风机,光伏发电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在能源领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一大批先进能源技术装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中,水电业务走进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了超过70%的组件。
多年以来,中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推进能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国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底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能源发展有多个世界之最:初步核算,2019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截至2019年底,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6593万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3.56亿千瓦、2.1亿千瓦、2.04亿千瓦、2369万千瓦,均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达120万处,建成世界最大规模充电网络。
除了规模的变化,整个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质量也持续提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能源消费结构呈现一降一升的态势: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上升1.0个百分点。
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速
国内能源产业的变革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驱动创新。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汇点,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促进能源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各类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形成能源创新发展的“聚变效应”。
近年来,随着能源总量不断发展壮大、用能方式加快变革,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加快转变,清洁低碳转型步伐逐步加快。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大幅提高,成品油质量升级扩围提速,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初见成效。
当前,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在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共识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为主流。风电、光能、水能的碳排放量远低于传统能源,具有更加明显的低碳排放特性。
目前,我国加快推动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加速转变,清洁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相对滞后的西部通过发展新能源,探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成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和全国低碳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国家未来能源保障的生力军。当人们行进在国家西北部,满目望去,一望无际的太阳能、风力发电设备蔚为壮观。
业界对于产业的变革也颇为关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及时调整并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无论从积极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还是加快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紧迫且重要的意义。
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用能开始带头践行“碳中和”目标,对于我国早日实现目标将有积极推动作用。此外,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相关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将加速推动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会鼓励更多企业开始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提升未来国际市场中我国风电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都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
根据中国投资协会测算,2020~2050年在零碳转型七大投资领域将有70万亿元左右的基础设施直接或间接投资,包括发电侧大量的光伏和风电装机(25万亿元)、容量持续增长的跨区输电通道(20万亿元)、电动车充电站(0.5万亿元)等。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能源事业奋力变革、创新发展的趋势明显,未来的发展前景亦值得期待。
对于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林伯强向记者表示,当下,传统行业绿色发展、服务能源转型升级、服务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让“绿色能源”与传统煤化工、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等高耗能产业更多地有机结合,全面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助力传统产业“低碳”或“零碳”发展。让绿色能源全面带动经济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新发展格局,实现“生态圈”利益相关者的共赢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