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者对加害者产生好感、依赖性,从而协助加害者甚至可能成为加害者。出现斯德哥尔摩效应需要满足下面的条件:1.受害者必须真正感受到加害者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存;2.在上述过程中加害者对受害者存有略施小惠的行动;3.除了来自加害者的单一看法外,受害者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4.受害者坚信想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那么硫酸钾是不是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是否满足那四个条件:1,前期硫酸钾行情不太理想,有些偏弱,作为最主要原料的氯化钾涨价本就会加重硫酸钾的负担,其近一个多月来的疯涨和惜售更使得硫酸钾厂对后市的销售和生产都充满担忧;2,但是,一方面硫酸钾厂家或多或少都有前期的低价氯化钾储备,另一方面氯化钾的疯涨已经到了引起整个下游都恐慌的程度,下游担心硫酸钾也步氯化钾后尘,所以需求反倒被刺激得多了一些,这就使得硫酸钾的销售较之前有所好转,利润率也明显提高,虽然这可能只是短期的现象;3,从一开始质疑氯化钾涨价,到犹犹豫豫陆续采购,再到被氯化钾的疯涨吓坏然后四处去搜寻合适的货源,硫酸钾先是被涨服,之后又被涨怕,因此对"涨"的关注已远大于其它市场要素;4,国内氯化钾暴涨,国际又有减产、制裁等利好,而周边刚有点摇摇欲坠的尿素再次上涨、高位反弹,磷铵在强势出口的背景下更是坚定上行,硫酸钾厂家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氯化钾涨价的压力与市场看涨的氛围。
看来硫酸钾是基本满足"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四个必要条件了,而从近期硫酸钾的市场表现来看有些厂家似乎真的是"病"了。由于担心高价难以销售,而且低价货源仍较多,起初硫酸钾厂家们甚至大都做好了停产的思想准备;很快随着下游担忧性采购的增加,硫酸钾厂家们的订单计划迅速就排到了一个月左右,也恰是大部分厂家前期低价原料可供使用的时间点前后;在压力暂时得到缓解、甚至尝到了一些甜头(成本说涨但实际暂未涨,而硫酸钾价格持续上行)的情况下,在上游继续疯涨和周边普涨的刺激下,部分硫酸钾厂家报价的涨幅就渐渐有些"同流合污"的味道了,明明成本还未到4000元/吨,但是其报价却报到了4500元/吨左右甚至更高。
笔者认知有限,说硫酸钾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或许是不太准确的阐述,总而言之硫酸钾的确是氯化钾涨价的受害者,大部分厂家之所以远高于成本加大报价的涨幅,最主要还是由于氯化钾的惜售及其仍在继续的涨势,所以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因为或许不久后4500元/吨也要亏损呢?他们本来也没有指望着连自己都不敢认可的高报价会有成交,只是在一边执行前期低价订单一边观望着,仍做好了随时可能停产的准备。硫酸钾如此,再下游的复合肥、基层经销商等环节也类似,肥料市场真的有些"病"了,不治将恐深!不管是价格大涨然后层层转嫁,还是滞胀逼停开工,这些都不利于粮食安全与行业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派出多个联合工作组赴有关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问题进行调查,工作组将认真听取中下游企业和有关机构对上游供货数量和价格变化情况的反映。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涉及化肥,反正以上就是笔者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