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株式会社商船三井、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证劵报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LNG海运论坛上,与会大咖与行业专家就“双碳”背景下全球LNG市场、价格现状以及LNG行业发展的前景做了深入探讨。
最近一年,天然气从极度供应过剩到了全球紧张的状态,欧洲的TTF指数一直维持在30美元/MMBtu左右,亚洲的LNG现货指数从今年1月份以来也增长了两倍多,截至11月初仍然保持在30美元/MMBtu以上。
国际能源署(IEA)天然气、煤炭、电力市场部主任Peter Fraser认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额外的活动推高天然气需求,全球频发的极端天气也推涨了天然气需求;同时,由于疫情导致上游停工、设备维修等影响降低了今年全球的天然气供应。除此之外,去年冬天的极寒天气,消耗了大量天然气的存储量,造成现有储气量低于往年的平均水平,一方面储气库的注入需要增加现有的天然气需求,对于现货LNG的供应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另一方面夏季的高价格减小了夏冬的价差,削弱夏季天然气存储的动力,造成天然气主要消费地区储气库注入量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对即将到来的供暖季增加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IEA预测,2021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3.6%,Peter Fraser表示全球天然气需求反弹式增长并不会持续,主要是因为目前天然气现货价格创历史高位,对天然气消费增长起到抑制作用,2022年需求增速会降低至1.5%。2020年到2022年期间,中国将是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贡献全球天然气35%的需求增量以及80%的LNG贸易增量。
2020年,在严重的疫情影响之下,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仍然增长了7.1%,达到了3262亿方。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926亿立方米(含地方企业煤层气),比上年增长了8.4%,连续4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量为1408亿立方米,增长了2.0%,其中,LNG进口量为6713万吨,增长了11.5%。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张春军表示,随着“双碳”目标提出,中国将加快从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型进程,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逐渐减少,而石油和天然气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仍将发挥较大的作用。
全球天然气市场不是一个统一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市场仍以区域价格主导。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天然气进口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中约73%和43%需要进口。张春军表示,作为全球油气主要消费市场,当前我们缺少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交易市场体系和定价中心、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能源市场供需关系,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构建反映亚洲地区市场供求状况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体系,已刻不容缓。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高效的能源,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对能源转型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8月,我国的表观消费量达到了2406亿,同比增长16.8%,1-9月我国天然气产量约151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4%,进口量达8985万吨,同比增长22.2%,其中LNG进口量达5848万吨,增长22.7%。
张春军介绍,作为建设国际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的重要力量,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大力推进油气产品线上交易。交易中心平台主要交易模式包含挂牌、竞价、预售、招标、团购等,主要交易产品包含天然气、油品、设施能力、信息服务等。交易中心会员单位超过3000家,涵盖了国内外油气、金融等领域企业。2020年全年,交易中心天然气双边交易量达到811.48亿立方米,保持了亚太地区最大天然气现货交易中心地位。
在聚焦区域LNG贸易问题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隆探讨了俄罗斯LNG出口政策变化及中俄合作发展情况。赵隆表示,全球零碳竞赛不仅仅是理念上、战略上的竞争,更多的是在技术上、权力上的竞争。作为化石能源产业大国,俄罗斯面对碳中和目标下不断下降的石油产品市场需求是十分焦虑的,伴随着油气产品政治属性的下降,同时也出现了权力上的焦虑。俄罗斯将利用天然气产品巩固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权力和地位。
赵隆表示,俄罗斯能源政策调整的方向主要为两个方面,第一,俄罗斯将抓住石油最后红利期加快开采变现,第二,扩大LNG产能,抢占全球能源市场。俄罗斯在其首部出台的LNG战略文件中提出,2035年LNG产量将从8000万增加到1.4亿吨,通过巩固欧洲市场的能源影响力,布局亚太市场新增长点,到2035年,达到天然气全球出口总量26%~33%,在全球LNG市场占20%的目标。
“中俄北极合作当中,LNG肯定是一个核心”,赵隆表示,俄罗斯在天然气领域,占全球的天然气储量的25%,而95%的俄罗斯天然气储量都在北极地区。虽然北极的LNG产业是俄罗斯发展最为迅速的,但也面临气候、内部竞争、地缘政治等多方压力,这对中俄北极项目上的许多合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俄LNG项目合作,要纳入我国能源多元化进口的整体布局考虑。除了液化天然气之外,在氢能、风能、核能等方面,我们可以设立更多的1+N模式,在这些真正的清洁能源方面,中俄在北极的合作成长的空间可能还有更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