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武汉召开的2021第十四届中国化肥百强评选发布暨中国化肥产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行业专家针对当前业内关注的春耕化肥保供和市场走向进行了分析和研讨。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努力下,化肥行业对实现春耕保供稳价充满信心。
农业农村部预测,2022年春耕用肥量为2300万吨,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从目前来看,氮肥保供形势依然严峻。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认为,在政策调控下,煤、电紧张问题将逐渐得到缓解。但重点区域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冬奥会期间部分地区企业生产会受影响,限产区域尿素产能占比将从30%增加到40%,预计2022年一季度尿素产量达1323万吨,同比下降0.5%。
此外,据气象专家预测,今年冷冬的可能性较大,天然气保民用的压力增大,化肥生产用气仍较紧张。目前气头企业已开始逐渐限气减产。同时,冬奥会期间公路运输车辆可能要求国6以上排放标准,这将会导致运力不足,化肥保供面临压力。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保供成为重中之重。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表示,国际上的氮磷钾肥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且涨幅高于国内,拉动我国化肥出口明显增加。他认为,在保供的前提下,应通过出口配额制调控化肥出口数量。此外,还要继续做好煤炭、天然气、硫黄等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有力保障化肥企业生产不受限,提高开工率。
“尽管国内价格紧控,但化肥综合成本仍将高位徘徊,预计春季肥料市场在整体供应有保证的情况下,价格将持续坚挺。”李光说,2022年磷复肥行业应正视价格高位,关注气候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种植面积扩大为行业带来的利好,在诸多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中按权重作出判断,规避风险,实现行业稳定运行,争取最大效益。
在钾肥保供方面,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月认为,钾肥行业存在资源保障依旧不足、保供形势依旧紧张、进口成本明显上升等问题。但整体看春耕期间国内钾肥供需将紧平衡。从供应来看,在明年春耕期间天然气有保障的情况下,国内钾肥供应基本稳定。进口方面,预计明年1~2月进口量偏少,后期需关注大合同谈判时间和结果。库存方面,年底前港存量可维持在220万吨以上。
“受供需关系和货币政策影响,2022年上半年钾肥国际市场价格预计仍处于高位。后期需要关注国际社会对白俄罗斯经济制裁及物流运输、新冠肺炎疫情对边境贸易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周月分析说。
面对当前严峻的保供形势,李光建议,化肥作为民生保供物资应简化运输通行手续,减免通行费用,将新型肥料产品纳入享受化肥运价目录,并将磷肥从高耗能行业分类中剔除,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加强非常时期的农资市场监管和净化,加大对假冒伪劣和哄抬物价的打击力度,从严从重从快惩处违法行为,稳定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