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看来,此次丙酮大幅推涨与原料成本强力支撑和市场供应紧张密不可分。但从长远来看,丙酮结构性过剩始终难以缓解及消除,未来市场严峻的预期不会改变。
原料方面,从4月下旬起,国际油价显著回升,WTI原油价格从史无前例的负值反弹,目前稳稳站在30美元/桶上方,带动整个化工市场集体走高。在此期间,原料丙烯涨幅近34%,在成本面获得有力支撑。
供应方面,中沙天津丙酮装置停车检修2个月,扬州实友装置七成负荷运行,行业平均开工率降至八成以下。此外,港口丙酮库存量最低减至0.7万吨,进口货源抵港拥堵无法卸货,更是加剧紧张形势,不断推高丙酮市场。持货商在看涨心态支撑下大胆提高报价,存货者捂盘惜售,市场报盘坚挺有力,低价货源难寻。
丙酮市场高歌猛进,但具体到下游各终端行业则是分化明显。目前双酚A在丙酮消费中约占18%,与MMA不相上下,同为主要消费领域,此外还有MIBK、异丙醇等应用领域。其中,双酚A企业开工持稳,整体装置负荷六七成;MMA涨势明显,且整体交投良好,对高价丙酮市场刚需购进;异丙醇市场受原料上行影响迎来二次上涨,报盘价再度突破万元,工厂开工率依旧维持高位。只有MIBK市场受冲击较大,工厂面对高价丙酮无法消受,全面停工停产,对丙酮需求几乎为零。
考虑未来的新增需求,唯有双酚A一枝独秀,规划项目如雨后春笋,将使其独占丙酮消费的鳌头。然而丙酮的生产和消费决定了其结构性过剩难以避免。据测算,每生产1吨苯酚,联产约0.62吨丙酮;但是在合成双酚A的过程中,消耗1吨苯酚的同时,丙酮的消耗只有0.31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生产苯酚和丙酮多为了向下延伸产业链制取双酚A,而双酚A的产量越多,丙酮就愈发显得“富余”。
MMA方面,目前国内生产以丙酮氰醇法为主,但未来不少新建或扩建装置大多采用异丁烯法,对丙酮的需求拉动有限。异丙醇和MIBK行业本身体量不大,对丙酮的消费即便有增量也贡献有限,加之更为收紧的环保政策使其他领域需求面临严峻考验。因此,除非大力开拓新的下游应用,否则丙酮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